作家邱華棟創作的長篇小說《教授》日前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講述了一個活躍在現代社會中的經濟學教授聲色犬馬的生活。邱華棟接受采訪時說,盡管此前國內有多部以教授為題材的作品,但小說在深度上和廣度上都不夠,要么是丑化和滑稽化教授,要么就是描繪他們的一些雞零狗碎的生活。他這部小說的落腳點在人性上,希望寫出主人公更為復雜的內心和現實處境,而沒有做過多的道德批判。
-緣起 不滿教授扮“巫師”
此前,邱華棟的作品多為描寫都市前沿的人群和前沿的生活。對于此次“華麗轉身”瞄準教授群體,邱華棟解釋說,其實這并非他的什么轉身,而是他寫作的一種自然延伸。“我一直關注中國社會出現的新階層和中產階層。書寫教授的生存狀態,和我多年以來寫過的藝術家、電影導演、媒體人等群體是一脈相承的。”邱華棟說,引發他寫作這部小說的緣由,是他很不滿當代一些經濟學家的觀點和生活狀態,“我覺得,現在的某些經濟學家就像是現代社會的巫師一樣,今天說房價要永遠漲下去,明天說股市要跌到1000點。而且,無論他們說什么,都有人信。這些人是不是在為一些特殊的利益集團服務?是不是在為跨國資本、官僚資本和民間資本說話?誰在為窮人說話?我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經濟學教授的形象,目的就是想把現代社會‘巫師’的生存狀態呈現出來。”
在邱華棟看來,盡管此前有不少教授題材的小說,“但這些小說在深度上和廣度上都不夠,要么是丑化和滑稽化教授,要么就是描繪他們的一些雞零狗碎的生活。我的落腳點在人性,我希望寫出主人公更為復雜的內心和現實處境,而不是做過多的道德批判。小說在描繪當下社會、尤其是城市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還有信息量都是其他同題材小說難以比擬的。”邱華棟非常自信。
-故事 有意填充聲光電色
《教授》著力描寫了趙亮教授的風光事業與他的婚姻悲劇。邱華棟直言,小說中的情節與生活細節都是他虛構的,“我寫小說,主人公大部分是虛構的。我身邊有許多教授朋友,故事就是在我聽到的教授逸事的基礎上虛構來的。”
盡管聲稱故事是虛構的,但仔細閱讀小說,讀者會發現書中提到的部分人物是確有其人。比如書中提到曾經當過文化部長的某作家;又寫到某位被導演“潛規則”的女演員,后來一轉身竟成了制片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指誰。對此,邱華棟解釋說,提到的這些人只是些小細節,與小說本身沒有什么關系,“因為我寫的是一個當代題材的東西,描繪當下的生活,很難和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真實事件隔離。不過,小說主人公和現實中具體的人,其實是很遙遠的。但要是哪個經濟學家或教授非要對號入座,我也沒有辦法。”
在《教授》中,作者不但寫了玫瑰浴、皇帝按摩、代人受孕,還寫了夜總會中的大學生、玻璃鳥巢中的女人等五光十色的新事物。有讀者認為,這樣的文本固然可讀性強,但枝蔓太多,信息量太多,甚至知識點也很多,讀起來的確有些眼花繚亂。
對此,邱華棟說,這恰恰是他追求的寫作風格,就是要將一個時代的風俗和信息,大面積地放到小說里,為以后的人們了解這個時代的生活面貌和習俗提供一個腳注。“我在讀《金瓶梅》的時候發現,西門慶招待尊貴客人時就吃鵝。由此,我們了解到吃鵝在那個時代很流行。所以,小說在現代信息社會中能夠流傳下去的理由,就是要有一些非常豐富和專門化的信息。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有一部小說叫做《比目魚》,里面穿插了大量菜譜,很多從不看小說的德國主婦瘋狂地買這本書。因此,填充進當代社會的聲光電色,是我有意識的追求。”
-人物 主人公喪失獨立人格
小說中,經濟學教授趙亮被學生們稱為“叫獸”(與教授諧音,即整天叫喚的野獸———在課堂上、電視上、研討會上叫著),他游刃于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為利益集團出謀劃策,為自己樹立明星般的公眾形象。最終因政界商界的合作人被“雙規”而惶惶避難,加之自身的婚變而與妻子同時爆出性丑聞,最終身敗名裂。
邱華棟認為,趙亮首先是一個很優秀的專業人士,他性格的缺點,是對這個物質和物欲時代的投降,喪失了知識分子的批判力量和獨立人格,成為了幫閑和幫權、幫錢之人。“不過,我很欣賞他的適應能力,欣賞他的聰明和靈活。”在邱華棟看來,趙亮的悲劇意義在于,在一個欲望和物質的時代里,他無法把握內心的平衡和自己生活的重點。“我覺得他沒有處理好和妻子的家庭關系,這造成了他生活的悲劇。在一個充滿了物質欲望的時代,家庭是非常重要的穩固的基石,家庭分崩離析,那么一個人的生活就會分崩離析。”
與此同時,小說還塑造了另一個主人公———“我”。“我”是一個人文學者,眼見著趙亮以及像趙亮這樣的一群“叫獸”的生活,“我”似乎刻意要與趙亮等人劃清界限,并對他們聲色犬馬的生活嗤之以鼻。邱華棟表示,他要說明的是,小說中的主人公“我”,并不是他邱華棟,“我”的性格有些畏縮、執拗和愚笨,“我”心里是很矛盾的,是一個不能完全適應今天這個社會的人。“處理這么一個‘我’,是為了形成和趙亮教授的反差,會讓讀者覺得有所感悟和思考:究竟我喜歡哪個人呢?”
-主題 呈現知識分子狀態
《教授》中披露了大學校園中的種種學術丑聞:教師收了課時費在課堂上公開點錢、達標考核中校方修改甚至臆造統計數字、職稱評定時某副教授不惜復印假書偽造論著等。
但邱華棟表示,他只想描述這個時代的一種狀態,“我的批判是有的,但不那么的激烈。我不是在寫一部揭露學術腐敗的書,也沒有非常激烈地拷問主人公的道德,我主要是想呈現出主人公的處境,這種處境是時代的處境,是復雜的,是微妙的。”有讀者表示,雖然邱華棟在寫趙亮的“叫獸”生活時是不滿而憤慨的,但同時也能讀出同情與憐憫。對此,邱華棟表示認可:“當然,人活在世,都是很不容易的”。
在邱華棟看來,知識分子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要有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要有人道主義和人文精神,而不是像趙亮那樣去做一個特別專業的知道分子和一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喪失了道德底線。
(卜昌偉/文)
聲音:劉震云——知識分子沒有知識
劉震云的敢講敢為在文化圈已經不是新鮮事,而這一次他語出驚人地將矛頭指向了更高階層———中國的知識分子代表:教授。事情起因緣于當代實力作家邱華棟近日完成的最新小說《教授》。在新書發布的媒體電話會上,劉震云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他對許多當代教授們的不滿和不屑,而許多觀點足以讓人“噴飯”。
教授這個職位早就存在,但邱華棟筆下的教授卻有另一番面孔———“叫獸”,寫出了這個時代平靜的外表下所獨有的混亂氣息。所以劉震云認為,“《教授》這本書會是一顆特別重磅的炸彈。”
在他看來,這頭一個炸彈扔向了教授,第二個炸彈扔向了知識分子。劉震云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很可怕。他們從來沒有過真正的知識,大學的教授有什么知識?當然個別人是有的,他們對知識的認識從沒上升到發現的境界。他們沒有獨立的立場,這和他們沒有獨立的發現有關。看了邱華棟的書,我發現他們又往后撤退了八百公里。他們用歷史上積存下的知識,為個人利益幫閑、幫權、幫錢。這樣的知識分子我真是不敢相信他們。”
(趙祎璠/文)
調查:當教授成為小說中的丑角
近日,作家邱華棟在北京首發小說《教授》,通過一個文學教授的眼睛,來打量一個經濟學教授聲色犬馬的生活。
此前,青年作家張者在小說《桃李》中,首次將象牙塔內的大學導師稱作“老板”。主人公是某名牌大學法學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博士生、碩士生既可從他那兒學到法學理論,又可在他所辦的律師事務所打工掙錢。
還有甘肅作家史生榮的小說《所謂教授》。書中的官員教授白明華,一畢業就進入仕途,作為大學掌握實權的行政官員,不學卻有“術”,可以拉來項目、經費,當負責人,而讓專職教授去干實質工作。另一位原本很純粹的教授劉安定,為了世俗的利益,最后甘心出賣自己的學術成果、甚至人格。
現實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招生門”事件,復旦大學的“性丑聞”事件,中國政法大學的“抄襲門”事件、大學生殺教授事件……大學教授一次次成為主角,“大學師德”這個話題一再進入人們的視野。
師德到底怎么了?
就此,筆者詢問了30名在校大學生。80%的學生認為,作者筆下的那些現象,“是高校的縮影,身邊存在著這樣的例子,尤其是在學術方面。高校的學術丑聞,已是公開的秘密”。20%的大學生認為,“學術作假的不少,但像書中那么虛偽、貪婪、好色的教授,也只是個別現象,不能以偏概全。”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專業一名大四學生認為,學術抄襲現象比較普遍。他做研究查找資料時,發現很多論著雷同,不知道是誰套用誰的,最后可用的資料也就那么一點信息。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一研究生說:此小說作者寫的是人性在信息爆炸時代的軟弱,小說中教授的各種丑行雖然在現實中確實存在著,但那畢竟是小說,不免有藝術的夸大和變形。
北京工業大學一名大二學生說,大學丑聞之所以如此受媒體和社會的關注,是因為有著“象牙塔”之稱的大學,一直被認為是一塊學術氛圍濃厚、思想純凈的圣地,一旦出現偏離社會軌跡的現象,便立即會進入公眾的輿論,然后無限放大。
北京電影學院的一位研究生說,前段時間是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階段,她接到不少學弟學妹的電話,都是詢問“師姐,你報名之前有沒有聯系導師啊?”、“給導師送什么禮比較好?”她說自己根本就沒有給導師送過禮,但是,學弟學妹為什么一味地想通過“關系”拿到錄取通知?不知不覺中,大家似乎進入到了一個怪圈,就像病人家屬總想著給大夫紅包,否則大夫在手術臺上就會怎么怎么樣。
不少高校教師都認為,師生戀,論文抄襲,剽竊學術、偽造論著,利用手中的權力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這樣的大學教授肯定有,但絕對是極少數。大多數的教授清高、清廉、忠于科研、忠于課堂,非常值得尊敬。“叫獸”雖然個別,但害群之馬折射出來的某種不正常的現象,值得警惕。
(據《北京日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