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間收藏世家,歷時100多年收藏了50余件龍袍。而今,移居海外的收藏者將其中的18件拿出來拍賣,希望這些中華文物能夠留在國內。昨日下午,其中的7件龍袍在全國政協禮堂首度亮相。
7件龍袍均屬清朝皇帝
在昨日舉行的“2008宮廷藝術品高峰論壇”上,一并展出的7件龍袍、一件清代乾清宮掛毯、一床清代光緒御用黃綢繡陀羅尼經被陳列在最前面。
7件龍袍分別是雍正、乾隆、嘉慶、光緒等幾位清朝皇帝的龍袍或參加重大節慶活動時所穿的“吉服”。主辦方北緯拍賣負責人周雙成透露,這些珍貴藝術品全部來自一位海外華人的收藏,此次北緯拍賣征集到的宮廷藝術品中,就包括這位收藏家的18件龍袍、衾被等御用珍品。
故宮著名織繡專家宗鳳英介紹,目前,除故宮藏有古代龍袍外,國內鮮有收藏古代織繡品的,公立博物館保存完整原件龍袍的都非常少見。在境外,只有香港和倫敦的兩位私人收藏家收藏有成規模的龍袍。此次展出的7件,還是大陸地區第一次大規模、成系統的展出。
藏家來自一百年收藏世家
龍袍擁有者昨日并未露面,周雙成介紹,這位收藏家是一個收藏世家的第四代,“經過100多年的收藏,藏家本人已經對先輩收藏的東西不太了解,所以決定拿出來拍賣。”至于這些珍貴文物當年如何被收藏、何時被帶到國外等問題,主辦方并未透露。
周雙成表示,本次展出的這些龍袍有些原本就藏在國內,有些是從國外運回來的。收藏家本人“希望找到有實力的藏家或者收藏機構”,使這些藏品能留在國內。
據稱,這位神秘的收藏家共藏有大約50多件龍袍,從明代晚期到清代晚期。一位文物工作者分析,八國聯軍侵華、政權交接時太監偷盜等都有可能使宮廷藝術品流落民間。專家估計,每件龍袍的身價都在幾百萬至上千萬不等。
(記者王薈)
專家否定“贗品”說法,稱龍袍體現織、緙、繡最高工藝
昨日展出的龍袍有明黃色、藍色、綠色;花紋包括龍紋和各種花朵圖案。雖然表面顏色已發暗,但龍袍整體良好。宗鳳英介紹,絲織品是文物中最難保存的。在故宮,如此嬌貴的文物都保存在地下文物庫中。從這些龍袍的狀況看,藏家應該下了不少工夫。“其中幾件與故宮所藏難分上下”,體現了當時織繡、緙絲的最高技藝。
宗鳳英否定了“贗品”的說法。“不同時期,龍袍的圖案,織法、針法不同,很難仿造”。宗鳳英稱,按照清朝皇家的規矩,這些龍袍是皇帝在重要場合穿著的禮服,“一年一般也就做5、6件,當時也算皇帝的‘奢侈品’”。做一件龍袍,需按照嚴格的要求進行畫樣、繪龍紋、織布、刺繡等。以現場展出的一件清光緒明黃緞繡五彩云金龍十二章紋男夾吉服袍為例,禮服上的九條黃色飛龍栩栩如生,“僅繡工就需要起碼一年半”。衣服穿臟后,由于面料嬌貴,并不拿去洗,而是收藏起來,等皇帝駕崩后燒掉。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