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抵制,后是追捧。2008年夏天,一部動畫片《功夫熊貓》熱映全球,席卷各地票房。近日,借著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主辦的“《功夫熊貓》與中國動漫攻略”國際論壇的機會,該片的故事策劃杰德·迪芳得弗來到了北京。第一次來中國的杰德·迪芳得弗說,《功夫熊貓》拍得有模有樣,是因為在美國夢工場有一個過硬的智囊團,其中包括中國功夫專家、中國文化專家,甚至中醫針灸專家。
中國人有句俗話,意思是說即使你沒吃過豬肉,并不影響你看見過豬跑。同樣第一次來到中國的美國動漫專家道爾頓·格蘭特也表達了這層意思:“以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為創作題材不一定非要親身去體驗。只要充分尊重、了解當地的文化,中國人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創作視野延伸到中國之外。”
這樣的邏輯似乎不大符合我們長久以來以“深入生活”為中心原則的創作習慣。更讓中國動漫人難以接受的是,《功夫熊貓》講的純粹是一個美國式的勵志故事,偏偏卻用了最典型的中國元素“功夫”和“熊貓”。為什么這么好的文化元素,我們天天都能看到卻視而不見?從當年的《花木蘭》到今天的《功夫熊貓》,中國的動漫人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發問。
原創能力不足,長期以來都是中國動漫的軟肋。2006年我國動畫片產量達到4.2萬分鐘,2007年更是比2006年翻了將近一番。可惜,在產量迅速膨脹的同時,國產動畫的質量并沒有同步提高。一項針對中國青少年最喜愛動畫作品的調查顯示,日韓動畫占60%、歐美動畫占29%、中國內地和港臺原創動畫僅占11%。據統計,目前我國有800億元的動漫市場缺口。自己填補不上,自然有眼熱手快的洋動漫前來掘金。
如果說中國房地產最要緊的是,第一地段,第二地段,第三還是地段;中國動漫就是,第一創意,第二創意,第三還是創意。
中國漫畫不是畫功和技術上的問題,而是故事有問題。不止一位專家說過這樣的話。《功夫熊貓》中嫻熟運用的3D技術讓人嘆為觀止,但中國動漫人也完全能夠做出來。拿2007年中國首部二維傳統技術和三維技術結合的動畫電影《小兵張嘎》來說,在技術上它并不比任何國外動畫電影遜色,可它的知名度和傳播力都相當有限。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一位大學生觀眾給出的理由是:“這部電影制作非常精美,但是,我不會去影院買票觀看。對我來說,這個故事太熟悉了,它的情節甚至對白都和真人電影毫無差別。”
有業內人士曾悲觀地把國內動漫企業比作國外企業的“加工廠”。許多觀眾并不知道,《功夫熊貓》四分之一的前期制作是由我國深圳的一家動畫公司完成的。《功夫熊貓》的市場總監表示,他們要的不是票房,而是今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延伸產品的市場。目前《功夫熊貓》的制作方正在向全國銷售7套17種延伸產品。而且,取材于我國民間傳說的動畫片《白蛇傳》也即將由《功夫熊貓》的制作方開拍。為什么自家的資源我們就不會好好利用?看來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這樣的感嘆還要繼續下去。
吳曉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