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山寨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只是稱謂和屬性在不斷變化而已,在某種程度上說,它將“永生”。
———朱大可(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所長)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敢做、敢試,這是“山寨文化”的一個優秀品質。
———劉軍(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副研究員)
“山寨文化”釋放了大眾的心理訴求,是安撫大眾情緒的一劑良藥,這樣的文化在大眾那里更有力量。
———謝璽璋(文藝評論家)
“山寨文化”就是一種“炫”,很熱鬧很漂亮,但是它是短暫的。
———虞吉(西南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山寨文化”的“功績”是對時尚、品牌的普及,像電腦病毒一樣,瘋狂地復制,跟傳統意義上的“文化”概念并不沾邊。
———田卉群(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如果對“山寨”過于寬容,如果社會成了“山寨文化”生長繁榮的土壤,那么創新文化就更加難以生長。
———葛劍雄(復旦大學教授)
12月27日,曾引起轟動的“山寨春晚”陡生變故。晚會負責人透露,他已經決定放棄與貴州衛視直播合作的計劃,理由是“為了保持晚會的草根本色”。而之前傳言貌似臺灣藝人周杰倫、跳水名將郭晶晶和美國歌手邁克爾·杰克遜的三位“山寨明星”將亮相央視2009元旦晚會的消息,在12月25日被主辦方“一票否決”。
但在重慶,仿造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場的建筑依然屹立在牛角沱,被網友戲稱為“山寨鳥巢”;沙坪壩區主干道旁的“山寨水立方”建筑也在迎送八方客。
忽如一夜春風來,“山寨文化”遍地開。是耶?非耶?論者各執一詞。
“對‘山寨文化’沒必要大驚小怪”
“‘山寨文化’是消費文化的一部分,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西南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虞吉認為,在消費時代技術更新速度加快,特別是電腦和DV的廣泛普及,使得創作的門檻不斷降低,人們自我表達的欲望增強,于是促成了“山寨文化”的興起。
“我們的文化生產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大眾的才華得不到發揮,意見無法充分表達,只能積壓在心底。”文藝評論家謝璽璋說,“‘山寨文化’的興起給了大眾情緒釋放的一個出口。”他以“山寨春晚”為例作了說明:春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特定的時段,20多年來大年三十晚上牢牢為央視春晚占據,現在大家覺得它的改革步伐邁得不夠快,批評也逐漸多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山寨春晚”的設想被提出時,自然能贏來廣泛的支持。“盡管在技術制作上難免粗糙,但它釋放了大眾的心理訴求,是安撫大眾情緒的一劑良藥,這樣的文化在大眾那里更有力量,也是文化多元的表現。”謝璽璋說。
虞吉認為,“‘山寨文化’就是一種‘炫’,什么是‘炫’?劃燃火柴時能夠產生特別耀眼的外焰,很熱鬧很漂亮,但是它是短暫的。”他舉例說,2006年《一個饅頭的血案》的風頭甚至蓋過了電影《無極》本身,但是現在這部“山寨”作品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山寨文化’只是鬧一鬧而已,它不會從根本上破壞文化生態。”虞吉說,“現在唐詩、宋詞雖然難以出現人人吟誦的景象,但它們是文化的‘長明燈’,‘山寨文化’動搖不了這個基礎。”
“山寨文化”是不是創新
“山寨文化”自誕生以來,就被同“復制”“抄襲”聯系在一起,但是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軍卻有自己的看法:“無可否認,挪用、拼貼是‘山寨文化’的特點之一,但我認為,將已經存在的內容進行新的組合,也應該視為創新的嘗試。‘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敢做、敢試,這是‘山寨文化’的一個優秀品質。”他進一步指出,應該好好重視民間力量,把“山寨文化”制作者的智慧集中起來,“這樣可以干大事。”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則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人說應當鼓勵‘山寨文化’,認為‘山寨’本身也是創新,我看不然。對‘山寨文化’的存在應該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允許,但不能提倡。對它的存在和流行,還是應該保持一定的警惕。否則誰來搞創新?”同時他指出,如果對“山寨”過于寬容,如果社會成了“山寨文化”生長繁榮的土壤,那么創新文化就更加難以生長。
要慎對“山寨文化”的商業氣息
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所長朱大可認為,“山寨文化”包含著反諷文化。“以戲謔性模仿來進行價值顛覆、解構和批判,與市場更與利潤無關,它只是民眾自娛自樂的文化游戲而已。”但他也同時指出,“山寨文化”還包括“盜版文化”,它是以剽竊和模仿作為獲取市場利潤的基本手法,這是文化原創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對‘盜版文化’應予以否決。”朱大可說。
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田卉群看來,“山寨”的概念從經濟領域蔓延到文化領域,使“山寨文化”充滿了商業氣息。她指出,在古代,藝術是貴族的專利。印刷技術的出現將圖畫、名著印成書本,這是對知識的一次普及。但“山寨文化”復制的不是經典,而是當下時尚風潮與各種品牌產品,所以它的“功績”是對時尚、品牌的普及,“像電腦病毒一樣,瘋狂地復制”,跟傳統意義上的“文化”概念并不沾邊。
“‘山寨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最起碼要做到兩點:不違反法律,不涉及人格侮辱。”虞吉表示。“‘山寨文化’的發展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通過損害他人利益來謀取個人的利益。”劉軍說。
能否實現各種文化形態平分秋色
盡管還有很多的爭論,但是“山寨”正成為更多的人所寬容的社會現象。“就像網絡的出現讓人類生活產生重大變遷,不能因為有些網站宣揚非法內容我們就要拒絕網絡一樣。”劉軍說,“我們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山寨文化’是數千年的中國歷史傳統與消費時代的必然結合。”朱大可說,“‘山寨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只是稱謂和屬性在不斷變化而已,在某種程度上說,它將‘永生’。”
在專家們看來,“山寨文化”的存在也將對主流文化產生作用。“‘山寨文化’的勃興對主流文化是挑戰,也是刺激。”謝璽璋說。田卉群也認為,整個文化生態也需要適度的平衡,“就像打擊盜版的一個有效策略是科學地定位正版的價格一樣。”現在的問題是“山寨文化”受到追捧,而主流文化依然保持著“正襟危坐”的架勢。“理想的狀態是形成均衡發展,各種文化形態平分秋色,實現多種可能,讓觀眾自己去選擇。”田卉群說。
2008年12月15日,各大網站紛紛推出“山寨春晚”討論專版。得益于互聯網的傳播,“山寨春晚”近來已經成為老少皆知的熱門話題。
中新社發網友言論
“山寨”是經濟實惠的代名詞。是草根們的生存方式和空間,如果只有陽春白雪,這個世界不是顯得太無聊了嗎?
——新華網網友
由“山寨風”激起的“山寨文化”,代表的是一個群體、一個消費階層的購求趨向或消費觀念。它“泛濫”了,肯定不好。什么文化都不能“泛濫”,一“泛濫”,就要走向這種文化的反面。
——人民網網友 岸東
說白了,“山寨文化”只是個娛樂秀和個體的行為藝術,成為一時的點綴足矣,決不能成為主流。
——光明網網友 王呈偉
對于“山寨”版物質產品需要我們理性對待,但對于“山寨文化”產品,我們卻完全不妨大度些。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假如主流文化是大餐,天天吃,但也有吃膩的時候,這時作為小菜的“山寨文化”產品端出來,未嘗不是一盤刺激我們食欲的好菜。
——搜狐網網友 劉長鋒
“山寨文化”的泛濫很容易讓學生產生錯誤認識和觀念,認為發明創造在這個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已經沒什么價值和現實意義了,只要有先進的東西出來,“山寨”一把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中國教育新聞網網友 蔣夫爾
“山寨文化”的繁榮,只是一個迷人的幻覺,只是文化原創力萎縮與喪失之下的精神高度迷失。這種文化沉淪,只會變成惡化市場與社會生態的罪魁禍首。請不要讓一小片貌似青翠的“山寨”遮蔽了我們的視野。
——搜狐網單士兵博客
本報記者 王國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