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2月13日 09: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2月11日下午,隨著鑼鼓聲響起,莆田塘頭黃厝車鼓隊在福建莆田涵江區黃厝村僑厝——黃安全大厝內的演出拉開帷幕,陸續趕來的游客、市民漸漸將大厝“填滿”。
涵江車鼓是一種民間打擊樂,源于宋代的“菩薩乞草”習俗,始稱為“草鑼鼓”;明代開始發展壯大,改稱為“镲鑼鼓”;清末,鼓面越來越大,要有兩個人抬,人們把鼓裝在車上,后稱之為“車鼓”,是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看著眼前的車鼓隊表演,南美洲(巴西)閩南同鄉聯誼總會會長楊志芳告訴記者,他小時候經常跟著父母看車鼓隊表演,春節期間,如果沒有這個“咚”“鏘”聲,總感覺少了點什么。
在楊志芳的記憶里,莆仙十音八樂也是他最忘不了的鄉愁。莆仙十音八樂,俗稱“十番八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歷史可追溯到漢唐,流傳于宋元,興盛于當代,是莆田獨有的民間古老曲種,廣泛流行活躍于莆田民間。
柯寧 葉秋云 福建莆田報道
責任編輯:【周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