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六運會”為廣州造就了一個新天河,以天河體育中心為核心區域形成了如今的天河新城區。
世紀之初,“九運會”繼續推動了廣州城區的“東進”戰略,地鐵1號線、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新體育館等設施為廣州城市繼續擴容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0年,亞運盛會成為廣州“南拓”的推動力之一,亞運城、地鐵4號線等“啟動點”不斷把城市“南拓”變為現實。隨著基礎建設和產業集聚的步伐加快,“大廣州”城市格局已初步顯現。
城區由“東進”
轉“南拓”
“再貴也會買,也就剛過萬,而且這里是廣州新城的中心。”就在這幾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記者已陸續入住亞運城,他們住進的記者公寓不少都已產權有主。目前,亞運城的8000多套公寓已網簽3000余套。在廣州生活了30年的劉伯就是3000余位“準業主”之一,他購得城內一處價值120萬的物業。雖然只看到了圖紙和模型,但他相信打上“亞運標記”的物業品質應該有保證。
據了解,建國之初,廣州城區就提出了“東進”設想,希望向東發展到黃埔文沖一帶,但之后的30多年并未付諸實踐。1987年的“六運會”真正推動了城區第一次“東進”,改變了廣州城區僅局限于廣州大道以西約60平方公里舊城的局面。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為迎接“六運會”的天河體育中心建成,連同周圍配套的文娛、辦公和商貿功能區,形成了天河新城區核心區。同期,體育中心北面建成廣州東站,又在體育中心南面開發“珠江新城”,廣州天河新中心區從此成型。
2001年的“九運會”幫助了廣州城區二次“東進”。新建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帶動了東圃板塊發展。1998年以后的4年,廣州先后建成了170多項重大市政工程項目,特別是修建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全面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水平,為之后向黃埔和蘿崗延伸奠定了基礎。
“城市發展不能完全靠大賽事,但大賽事會起到加速作用。”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王世福對記者表示,沒有“六運會”和“九運會”,天河城區同樣會建,但會推遲好幾年。目前,廣州城市規劃重心已轉移到“南拓”上,和之前的“六運會”、“九運會”一樣,盛況空前的亞運對城市“南拓”會提供更加強大的“硬件”支持。
亞運村變亞運城
早在上世紀末,專家就認為廣州“南拓”勢在必行,但一直缺乏“興奮點”,這種局面因亞運而改變。伴隨亞運村為啟動點的“廣州新城”開始規劃,城區南拓戰略大規模展開布局。
廣州市規劃部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歷屆亞運會運動員居住區域即“亞運村”,但廣州亞運會把運動員居住、比賽場館、媒體人員居住區、媒體中心、技術官員居住區和后勤服務區全部整合,由“亞運村(village)”變為“亞運城(town)”,是考慮到了賽后區域的發展。《廣州新城發展模式報告》執筆者,廣州社科院研究員彭澎向記者表示,從“亞運村”變成“亞運城”,表明廣州開始從更宏觀的層面來思考以亞運推動城市新布局的問題。
早在亞運城規劃前期,亞運城后勤設計就考慮了賽后的“市場”。舉個簡單數據,針對廣州城區停車場緊張的局面,亞運城對各個居住組團功能區的停車位進行了重點規劃,僅媒體村地下車位就達到3047個,運動員村地下車位數也達到3329個,賽后,媒體中心將改建為超級購物廣場。
實際上,亞運城居住容量不僅僅是建成的8000余套住房。2009年下半年,通過“招拍掛”形式,已建成住宅連同大片土地被“打包”給與數家實力雄厚的開發商運營。連同打包的土地,周邊居住容量可達10萬,以這個區域為樞紐,周邊產業將直接受益,并最終形成一個幾十萬人的居住帶,構建廣州城市副中心。
商家積極跟進
除了“地價”帶動外,老城區商業亦有向南遷移的趨勢。參與廣州城市規劃的專家對記者表示,亞運城正好位于番禺片區中東部,其選址充分落實了廣州城市空間“南拓”的戰略,對番禺、乃至南沙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積聚都會起到巨大作用。
在新城區的規劃中,位于番禺的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被定位為廣州專業市場集中地,總投資145億,占地面積超過4000畝,最終目標是讓市內主要專業市場逐漸向番禺遷出,將番禺建設為一個商貿中心。
廣州正以亞運為契機,規劃一個新的城市布局。傳統的廣州擁有“云山珠水”自然格局,而未來,海洋將被真正納入廣州城市版圖之中。 (特派記者 譚德波)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