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律師參與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見證國家經濟和法制發展史
(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律師參與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見證國家經濟和法制發展史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香港律師參與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見證國家經濟和法制發展史
中新社記者 李晗雪
上世紀90年代初,內地企業開始赴港上市,香港律師鄒兆麟是最早參與相關工作的律師之一。1997年6月底,正參與數個國企項目、在內地出差的他,為“要事”請假回港——和全家人一起觀看香港回歸的政權交接儀式。
如今香港已回歸25年,這位資深律師作為英國史密夫斐爾律師事務所北京分所首席代表及管理合伙人,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分享多年來見證內地發展的經歷和感受。
他擔任律師其實有些偶然。鄒兆麟兒時喜歡中國歷史,尤其崇拜岳飛。高中畢業的暑假,他和兩個同學坐了3天火車硬座,輾轉深圳、廣州,到首都北京看頤和園、故宮。大學選專業時,不同于當時更主流的金融、醫科等選項,他選擇就讀歷史系。畢業工作幾年后,想要有些變化,才又回到學校重讀法律,走上如今的職業生涯。
近30年前,內地企業利用香港資本市場融資的需求逐漸增多,為滿足在港上市要求,企業需要律師提供相關法律服務。鄒兆麟觀察到這一趨勢,并開始參與其中。
“當時在香港當律師,房地產板塊最賺錢。有同學說‘你怎么變傻瓜了,每天往內地跑’。”鄒兆麟笑著說,自己對祖國有情懷,希望幫內地企業“走出去”。“90年代內地生活環境沒那么好,往返香港與內地工作還是蠻苦的,但也有樂趣。”
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1994年南京熊貓電子公司的上市。當時接觸項目后,他感到內地企業對香港及國際資本市場的認識仍在“學習階段”,對國際上的公司治理架構和概念還不太了解。“他們很努力地摸索和學習,咨詢一些我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這給項目執行過程增加不少額外工作量,但也使我獲益不少。”
也是在此項目中,他第一次與內地律師會面。當時很多港人認為內地律師水平低、不懂英語。但接觸后,鄒兆麟發現,內地首批民營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水平已很高,英語溝通能力也強,尤其對內地企業發展史非常清楚。“那時我就發現,內地一些領域的發展水平并不是外界想象那樣。”
1997年,鄒兆麟在內地出差期間請假回家,和全家人邊吃晚飯邊看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有點像過年,”“挺激動的。”他說,有種強烈的感觸,“香港人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這種身份概念完全明確了。
“明確身份,才能明確人生發展方向,不然總是漂移無定。”鄒兆麟表示,回歸讓更多人明白,香港是祖國的一部分,往后看事情、看人生都要放眼整個國家。
2008年,為方便工作,鄒兆麟把家搬到北京。他說,也是想借此帶小孩來內地、了解祖國文化。
上世紀90年代鄒兆麟參與赴港上市的三家國有企業——中國石化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神華集團,至今他仍擔任法律顧問,算來為這些企業服務已逾20年,“去開會都有‘回家’的感覺”。他也從中親眼見證內地企業的成長,“它們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對自身要求越來越高”。
20多年工作經歷,讓鄒兆麟對國家法律水平的迅速提升“看得非常清楚”。尤其企業法律方面,公司法從無到有;又如對小股東的保護,基本已達國際水平。他認為,國家有關法律體系經過幾十年發展就取得很大進步,非常了不起。
“國家的發展,香港是最大受益者之一。”鄒兆麟說,如無祖國的依靠,以香港的小體量,這些年如何延續發展,難以想象;而從個人角度講,也是國家改革開放與香港回歸,給了和他一樣的香港專業人才發展機會。
他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融資市場,具備提供金融、財務、法律等專業服務的能力,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了便捷窗口和路徑。過去25年,香港為內地企業“走出去”作出很大貢獻。“這一點,往后仍會維持不變。”(完)
- 專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大灣區精選:
- 2024年12月21日 10:04:41
- 2024年12月20日 15:23:42
- 2024年12月20日 14:52:25
- 2024年12月19日 14:27:03
- 2024年12月19日 14:09:22
- 2024年12月18日 19:25:35
- 2024年12月18日 15:23:36
- 2024年12月18日 15:17:18
- 2024年12月18日 14:46:29
- 2024年12月18日 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