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年均治理建筑垃圾約8000萬立方米
中新網廣州3月27日電 (蔡敏婕 成廣聚)作為常住人口超過1800萬的超大城市,廣州城市建設高速發展、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成為城市蓬勃發展的象征,但也帶來了數量龐大的建筑垃圾。
廣州市城管部門27日發布消息稱,針對裝修垃圾、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5類建筑垃圾,該市緊盯收運、處置、監管環節,年均治理建筑垃圾約8000萬立方米。

在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駕駛員王師傅收到微信通知后,點開“穗聯管”小程序確認接單,按照電子聯單開單信息和備案運輸路線運輸某工地產生的建筑垃圾。同一時間,在白云區智慧城市運行中心,工作人員點擊廣州市建筑垃圾治理數字化監管平臺中實時滾動更新的電子聯單信息,即可查看該工地產生、運輸、處置建筑垃圾以及過程流轉信息詳情,還可查看車輛的運輸軌跡。
一直以來,建筑垃圾管理點多線長面廣、數據不清、底數不明,是行業監管的最大難題。廣州推行電子聯單管理后,每一條電子聯單由建筑垃圾產生工地發起,系統記錄該聯單的發起時間地點,處置端簽收后同步記錄該聯單的簽收時間地點,依托車載定位自動生成一條運輸軌跡,從而形成兩點一線的管理閉環。
為實現建筑垃圾精細化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廣州城管印發實施《廣州市建筑廢棄物處置設施布局規劃(2021—2035年)》。依托全市六大循環經濟產業園,目前已建成投產7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通過循環經濟產業園協同處置可燃物,焚燒發電解決余料出路問題。同時,鼓勵引導國內具備先進處理工藝技術的企業積極參與終端處理,目前全市共培育發展資源化利用項目73個。
為進一步擴展處置渠道,廣州還結合建設工程場地平整回填和各類廢棄石礦坑生態修復,建成7個大型處置場、500余個回填場所,有效滿足建筑垃圾處置需求。同時積極推進跨區域平衡處置,與佛山、肇慶、清遠、江門、東莞聯合印發協作機制,探索可復制推廣的跨市合作機制。
據統計,廣州每年約8000萬立方米的建筑垃圾中,多數為工程渣土,主要通過工程回填、場外調劑平衡利用、跨市跨區域水運中轉利用,協同解決出路難題。另有部分為含沙量較大的工程渣土、工程泥漿,以及相關拆除垃圾、裝修垃圾等,全部進行資源化利用。余下少數無法利用的建筑垃圾則運往處置場或礦坑修復兜底處置。通過多種方式確保建筑垃圾有處可去、去處可查、安全可控。
在廣州,科技力量被廣泛應用到建筑垃圾處置全過程監管中。監管部門持續完善監管手段,實施天網地網“兩網協同”,即通過天上遙感衛星、無人機,地面巡邏車、視頻卡口對全市范圍進行全覆蓋監管。目前數字化監管平臺共接入3000余路交通視頻卡口、車輛北斗定位、無人機巡查、衛星遙感等多源數據,日均處理超1000條動態信息,延伸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高度和廣度。(完)


大灣區精選:
- 2025年03月30日 16:45:10
- 2025年03月30日 13:43:09
- 2025年03月30日 13:41:55
- 2025年03月30日 10:38:47
- 2025年03月29日 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