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探索“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新模式
深圳探索“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新模式
將為服務業開放和發展提供足夠空間和靈活性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元春)深圳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情況如何?有何優勢條件又面臨哪些瓶頸?4月22日,市政協舉行“深聊會”,邀請部分市職能部門、專家學者、行業協會代表和政協委員,就“推動深圳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展開“深聊”。
●生產性服務業成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力助推器
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與升級,生產性服務業在支撐和壯大實體經濟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強,已成為深圳提升制造業產品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0-2024年深圳現代服務業保持穩中有升態勢,增加值由13084.35億元增長至17492.66億元,增長達33.7%,整體發展趨勢良好。去年,深圳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70%,各細分領域發展成效顯著,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助推器。
當前深圳已推動完善了服務業高質量發展“1+N+X”政策體系,同時多點發力,不斷提升生產性服務業金融、會展、物流等細分領域發展動能。此外,我市多個重大交易平臺有序運行,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等都為相關產業鏈產品交易創造了良好環境,為發展兩業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不斷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水平
不久前,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批復,深圳市等9個城市被納入試點范圍。這意味著深圳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深入開展改革創新探索,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出更大貢獻。
在“深聊會”上,有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也提出了當前深圳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仍存在的問題和制約發展的瓶頸。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深圳將實施融合增效工程,加快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工業設計、檢驗檢測、計量認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管理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水平,加快研發服務、工程設計、知識產權等科技服務業創新集聚發展。
同時,將支持深圳建設醫療器械交易平臺、流通商貿大數據平臺等,打通上中下游現代供應鏈平臺,形成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組織協同、共享融合、生態智能為特征的數字供應鏈新模式新業態,打造華南地區醫療器械及零部件集散中心;持續做大做強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數據交易所、國際珠寶玉石綜合貿易平臺、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五大交易平臺。
●吸引高端項目落地,加速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還提出,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升服務能級方面,深圳將加強規則對接和規制協調,促進資本、人才、技術、數據等資源要素高效合理流動,為服務業開放和發展提供足夠空間和靈活性。可通過放寬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準入限制,吸引更多高端服務業項目落地深圳,推動金融、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助力深圳加速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在強化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有效供給方面,深圳將高水平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質量標準實驗室,培育一批科創服務、創新創意設計、商務咨詢、現代物流等領域的領軍企業和龍頭企業,提升先進制造業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知識產權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能級。同時,組織引導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單位開展國產工業設計軟件研發攻關和迭代升級,開展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薄弱環節聯合攻關,使國產軟件在使用功能和市場滲透率等方面顯著增強。
●深圳應率先出臺《平臺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條例》
會上,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龔曉峰提出,深圳應憑借自身在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人才聚集等方面的優勢,在“20+8”產業集群基礎上,打好“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牌。在此過程中,要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推動香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和深圳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這需要做好產需對接、產融對接、產教對接和產研對接,并發揮香港在涉外法律和貿易糾紛中的作用,降低深圳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
龔曉峰還提出,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平臺企業,推動平臺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率先在全國出臺《深圳市促進平臺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條例》。“深圳應該鼓勵模式創新,探索一批可復制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深圳模式’。”(深圳特區報)


大灣區精選:
- 2025年05月03日 09:28:04
- 2025年05月03日 08:47:15
- 2025年05月03日 08:46:45
- 2025年05月02日 17:27:03
- 2025年05月02日 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