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張禮卿:全球金融安全網中,人民幣扮演何種角色?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電 題:全球金融安全網中,人民幣扮演何種角色?
——專訪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
作者 王夢瑤 龐無忌
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數據,截至今年2月,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連續4個月超過日元,保持全球第四。
近幾個月來,人民幣全球支付不斷涌現亮點,維持活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如何?未來將發揮何種作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在《變局與應對:全球經濟金融趨勢與中國未來》一書中指出,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安全網中的作用有望增強。近日,中新社“東西問”對張禮卿進行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目前處于什么階段?
張禮卿:2009年7月,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式啟動。在近15年的時間里,人民幣國際化經歷了“啟動與快速發展”階段、“調整和平穩發展”階段,目前正處于“回升和持續發展”階段。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穩步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短期看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國將美元武器化,導致俄羅斯等國家不得不選擇美元以外的貨幣進行貿易結算,這一定程度上促使這些國家更多使用人民幣。據俄羅斯中央銀行披露,目前,人民幣在俄羅斯出口和進口中的結算占比已分別達到35%和36%,而兩年前人民幣在俄羅斯出口結算中的比重僅有0.4%。
其二,中國官方多方面積極推進。近年來,中國與中東、拉美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簽署了擴大本幣貿易結算的雙邊協定;在老撾、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巴西新設人民幣清算行,不斷擴大和優化海外人民幣清算網絡;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清算銀行合作,建立了人民幣流動性安排等。
第三,過去兩年由于人民幣對美元總體上呈現貶值趨勢,企業借助人民幣貿易融資完成進口支付的動力顯著增強。近兩年,全球范圍內人民幣貿易融資規模迅猛增長,與企業的上述行為不無關系。SWIFT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9月,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貨幣中的占比一度達到5.8%,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
當然,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不論與美元、歐元還是與英鎊、日元相比,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都還有一定距離。
中新社記者:您曾提出,指標是不斷波動的,更重要的是看“支持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否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您認為,當前這些基本力量是什么?
張禮卿:是的。過去15年,受各種短期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指標經常會出現階段性波動。對于這些波動,不必過于在意,也無需過分解讀。應該更多地關注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中長期因素,也就是我說的基本力量。
當前,這些基本力量主要包括:持續深化面向市場的經濟改革、實施健康的宏觀經濟政策、維持有彈性的匯率安排,穩步擴大資本賬戶開放、建立透明的金融監管制度、提供良好的產權保護和友善的營商環境等。有了這些,境內外機構和個人使用和保有人民幣的意愿自然會不斷增強。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國際貨幣體系出現一些變化:俄羅斯、伊朗共同宣布推出加密貨幣進行國際貿易,沙特宣布同意以美元外的貨幣出售石油,南非宣布金磚國家希望繞開美元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國際支付體系,阿聯酋和印度同時宣布以盧比交易非石油產品,巴西和中國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等?!叭ッ涝背蔀閲H熱詞,在美元仍舊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的背景下,為何會出現這種呼聲?
張禮卿: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烏克蘭危機發生之后美國對俄實施金融制裁,引發國際社會對美元信譽的擔憂。2022年2月,在俄羅斯宣布對烏發動軍事行動后不久,美國開始對俄羅斯實施一系列金融制裁,包括禁止俄羅斯主要銀行使用SWIFT系統,與盟友共同凍結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資產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曾發出警告,認為美國這樣做很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央行不再愿意持有巨額美元。其他國際組織、知名學者和金融界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這些表態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人們對美元的信心,這是“去美元化”現象發生的最初由來。
二是美國財政赤字和債務。疫情后美國財政赤字高達18%,居高不下。2008年美國國債只有10萬億美元,2024年1月已經上升到34萬億美元左右,未來很可能還會繼續擴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嚴重影響人們、特別是一些國家的央行對美元能否長期保持穩定的信心。
當然,也應注意到,所謂的“去美元化”進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明顯。至少,在過去兩年里,美元在全球儲備體系中的占比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還有所上升。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
中新社記者:您在書中提到“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全球性經濟衰退和金融動蕩風險增大,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安全網中的作用有望增強”,為何給出這一判斷?
張禮卿:自2022年3月以來,為了應付40年來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美聯儲已經連續加息11次,累計加息525個基點。2022年下半年以來,與烏克蘭危機、新冠疫情等因素疊加在一起,加息已經導致包括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哥倫比亞、秘魯、智利、埃及、黎巴嫩、突尼斯等國家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債務危機和金融動蕩。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加劇,世界經濟金融形勢不確定性上升,未來不排除有更多的發展中國家陷入流動性危機或金融動蕩。
長期以來,全球金融安全網的資源嚴重不足,而且在實施層面也存在許多問題。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累計與約3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和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2022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又與國際清算銀行共同設立了人民幣流動性安排(RMBLA),以增強金融危機時期人民幣流動性的供給能力。
無論是雙邊互換協議還是流動性安排,都是全球金融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充滿不確定的全球經濟與金融環境,在進行合理評估的基礎上,適當擴大人民幣雙邊互換協議和流動性安排規模,可以彰顯中國對于維護全球金融安全的意愿和能力,同時在客觀上也可以更好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
中新社記者: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朝積極方向發展,還有哪些值得推進的具體舉措?
張禮卿:在具體層面,有必要強調兩個值得推進的重要舉措:
一是在做好宏觀審慎管理的前提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重要前提之一。我不認為在維持資本管制的情況下,通過發展離岸市場可以長時間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因為那樣會引發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之間的大規模投機,也會導致在岸金融服務的流失。此外,通過與發展中國家簽署雙邊貿易本幣支付協定,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短期內可能容易實施,但從長期看面臨制約。因為長期而言,這種安排需要中方維持貿易逆差,而這就要求中國能夠通過擴大資本賬戶開放,來向對方提供人民幣計值的金融資產,否則將會影響對方長期實施意愿。
二是應加快相關金融基礎設施特別是清算支付體系的建設,包括繼續增加“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參與機構數量,擴大其網絡規模,提升其交易活躍程度,以及繼續增加海外清算行的數量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境外貿易商使用人民幣支付結算的需要。(完)
受訪者簡介:
張禮卿,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兼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等。曾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自科基金重大應急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和宏觀經濟。
東西問精選:
- 2024年12月14日 20:14:06
- 2024年12月11日 16:14:39
- 2024年12月09日 15:26:13
- 2024年12月05日 20:35:03
- 2024年11月30日 18:30:22
- 2024年11月30日 12:40:15
- 2024年11月30日 12:38:42
- 2024年11月29日 19:53:30
- 2024年11月28日 20:57:20
- 2024年11月27日 21: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