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中外對話|歐盟加稅,德國車企卻不想被“保護”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題:歐盟加稅,德國車企卻不想被“保護”
作者:魏晨曦 陳天浩
“歐盟加稅,沒有贏家。”在談及日前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時,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在“東西問·中外對話”節目中表示。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丁純也指出,歐盟這一決定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任何“貿易戰”,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當地時間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稱已結束反補貼調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BEV)征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世界如何看待歐盟這一決定?此舉將如何影響歐洲市場?歐盟此舉,是否與歐洲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背道而馳?德國又為何屢屢反對?
就上述話題,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Michael Schumann)、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和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丁純展開深入解讀。
“德國車企不想被‘保護’”
“雖然歐盟聲稱這些措施旨在保護汽車行業,但歐洲汽車行業并不想得到這樣的‘保護’,至少德國車企不這么想。”舒曼直言。
近期,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事持續發酵。此前,德國總理朔爾茨已多次表態,強烈反對歐盟對中國加稅的官方措辭,并強調開放市場的重要性。
德國為何持反對態度?丁純認為,德方至少有兩層考慮。首先,作為汽車生產大國之一,德國汽車制造業跟中國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考慮到德國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其不可能輕易放棄中國這個長期深耕、利潤豐厚的市場。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目前,中德貿易額占到中歐貿易總額的1/3,德國對華投資占到歐盟對華投資的1/3,中德經貿關系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
“中德是中歐最主要的經貿伙伴之一,無論是貿易,還是投資,中德兩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雙邊合作韌性十足。”丁純說。另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2023年,中國連續8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德國連續49年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
丁純進一步指出,其次,德國是一個以制造業為主的出口導向型大國,其本身經濟循環的閉環需要自由貿易和對外互通有無。反之,這會使該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受阻,甚至是遭受嚴重創傷。
“無論是基于微觀上對實際經濟利益的考慮,還是從宏觀上的經濟環境和市場信條來看,德國都是反對用貿易保護主義、貿易救濟措施來解決相關經貿爭端的。”丁純說。舒曼也表示,德國一直受益于開放的市場,歐盟也是如此。
“歐盟加稅,沒有贏家”
那么,歐盟此次執意揮下“關稅大棒”,后果會怎樣?
其一,歐盟此舉,將對中歐雙邊經貿關系造成負面影響。“任何‘貿易戰’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丁純認為,這是一種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行為,這一決定將直接導致中國向歐盟出口的電動汽車數量下降。
其二,此舉將直接損害歐洲人民的福祉。“反對這些措施的不僅是德國總理朔爾茨,還有德國汽車業,因為這根本不符合歐洲人民的利益。”舒曼說。
舒曼認為,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稅必將打擊歐洲車企,而這些代價將會由消費者承擔。歐洲消費者將無法獲得中國生產的高性價比電動汽車,迫使他們以幾乎翻倍的價格,來購買替代車型。
他預測,“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車價不會走低。盡管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等車企正在打造低價車型,但至少也需要兩年多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其三,歐盟一直致力于成為綠色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對中國加稅,將與歐洲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背道而馳。
兩名專家都認為,歐盟的高額反補貼稅未必會對中國車企的經營狀況產生重大影響,反倒會打擊歐盟自己的“綠色雄心”。
“歐盟加征關稅的保護措施不僅會影響各國經濟的發展,導致歐盟電動汽車技術轉型放緩,更與歐盟的碳減排目標相悖。”丁純表示,許多歐洲國家的充電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歐盟境內公共充電樁缺口巨大。這一決定,將使得歐洲本身的新能源汽車需求下降,從而使其新能源汽車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受到影響。
在舒曼看來,近年來,歐洲將環境保護和氣候保護工作放在首位,包括歐盟“綠色協議”在內的多項政策表明,歐盟正在認真對待綠色轉型。“但據我觀察,在歐洲街上,幾乎很少出現電動汽車,現實與目標相距甚遠。因此,歐盟這一決定,將造成各方皆輸的局面,也不會讓我們更快地向綠色交通過渡。”舒曼說。
歐盟為何“我行我素”?
兩名專家都認為,歐盟決定對華電動汽車征收五年反補貼稅,既損人又害己。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盟為何依然“我行我素”?
舒曼解釋道,一方面,歐盟委員會希望將歐盟定位為“擁有自主談判能力的地緣政治力量”,期望在未來面對可能的貿易風險時,擁有強勢的談判地位;另一方面,此次表決中10個歐盟成員國投了贊成票,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緣政治利益的捆綁。
不過,歐盟內部立場并不統一。近段時間以來,西班牙、德國、匈牙利等國明確反對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路透社稱,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導致歐洲意見分裂。“目前來看,歐盟內部想要達成統一立場,還差得遠。”舒曼說。
他進一步指出,如今,歐盟成為大國競爭的“無形戰場”。很多歐洲國家正被美國的利益所綁架,一些外媒頻頻炒作,將中國電動汽車視為威脅。“德產汽車遍布世界,但有任何指責德國產能過剩或是擠占他國市場的論調嗎?”舒曼反問道。
丁純注意到,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同意對華加征關稅,似乎已成為歐盟內部的一種“政治正確”。
他表示,在逆全球化、泛安全化等觀念影響下,歐盟越來越強調中國是經濟領域的競爭者、體制上的對手。歐盟在電動汽車方面掄起“關稅大棒”,也由其在電動車產業相對缺乏競爭優勢,對自身產業競爭力信心不足、焦慮加劇等因素驅動。
“找到一個平衡點”
“當下,我們身處一個變亂交織的世界。”舒曼如是說。他指出,受各種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歐盟此次征稅,讓歐洲各產業和歐洲市場都感受到了壓力。
舒曼進一步指出,2024年美國大選結果出來后,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將入主白宮,或影響現有貿易格局。歐洲需要找到一個公平且適當的平衡點,既能夠讓歐洲消費者接觸到世界一流的產品和技術,同時也能保持歐洲本土的產業優勢和產能。
“歐盟可以借鑒中國經驗。”舒曼表示,中國之前采取了合理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市場和產業,同時也從外國產品、外國技術和外國投資中獲益,歐盟對此可以學習。
舒曼補充道,歐盟自身也采取了多種方式來尋求對華貿易平衡點,包括價格承諾機制。然而,他認為,相比于價格承諾機制,歐洲更需要的是加大投資,也需要更多生產,還需要制造更多穩定的就業崗位,以保障民眾的安定生活。
未來,中歐電動汽車貿易問題,將向何處去?
兩名專家都指出,中歐正進入一個產業競爭和經貿沖突相對密集爆發的時期,然而,雙方的談判大門并未關閉。
“中歐雙方通過談判、尋求妥善解決爭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丁純說,關鍵在于,歐方能否審時度勢,拿出與中方相向而行、達成妥協、尋求各自的次優選擇,但避免雙邊全面“貿易戰”引致雙輸的理性和誠意。
舒曼則認為,中歐有足夠的空間,找到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任何時候,都需要對話、討論和協商,要擺脫企圖將經濟關系政治化的思維建構。
丁純表示,“中歐雙方如果能夠本著這樣一個原則,尤其是在技術等層面,找到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的、雙方又都能接受的方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弭歐洲對華征收反補貼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對雙邊來講,是一種雙贏。”
據中國商務部11月4日消息,中方當日將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終裁措施起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發言人稱,中方認為,歐方反補貼終裁措施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是借反補貼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中方敦促歐方正視自身錯誤,立即糾正違規做法。(完)
東西問精選:
- 2024年12月14日 20:14:06
- 2024年12月11日 16:14:39
- 2024年12月09日 15:26:13
- 2024年12月05日 20:35:03
- 2024年11月30日 18:30:22
- 2024年11月30日 12:40:15
- 2024年11月30日 12:38:42
- 2024年11月29日 19:53:30
- 2024年11月28日 20:57:20
- 2024年11月27日 21: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