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車明懷:為何“3·28”這個日子值得永遠紀念?
中新社拉薩3月27日電 題:為何“3·28”這個日子值得永遠紀念?
——專訪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車明懷
中新社記者 趙延

3月28日,西藏迎來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專訪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車明懷,詳釋為何“3·28”這個日子值得永遠紀念。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西藏百萬農奴的解放為何值得永遠紀念?
車明懷:66年前的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百萬農奴獲得翻身解放。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投票表決,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立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西藏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封建農奴制,確立了農牧民的個體所有制。長期被當作“會說話的牛馬”的農奴分得了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結束了農奴對農奴主的人身依附,第一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自己命運和西藏社會的主人。
民主改革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為西藏的發展繁榮提供了制度保障。自此,西藏邁進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輝煌歷程。66年來,百萬農奴的解放猶如矗立在人們心中的豐碑,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心中永存,在世界廢奴史上也熠熠生輝。

中新社記者:東西方的“廢奴運動”有何不同?
車明懷:廢奴運動是近現代世界歷史的潮流,早在14世紀后期,廢奴運動在世界文明進程中陸續興起,18世紀后形成風潮。俄羅斯、美國、歐洲、拉美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廢奴的經歷。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中的“解放”,是幾百年來人類廢奴運動的繼續,也是20世紀廢奴運動史上的一個高潮。然而,西藏百萬農奴的解放與西方某些國家廢除農奴制的結果以及后續的成就有較大差異。
差異在于,西方一些國家的廢奴運動是不徹底的。回溯既往,幾百年里西方廢奴運動的歷程充滿血淚和艱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以美國為例,林肯簽署《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時,不會想到黑人悲慘和不平等的生存狀況依然會持續。廢奴一百多年了,馬丁·路德·金仍在帶領黑人爭取平等的權利。他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鼓舞著無數黑人為爭取民主自由而斗爭,直至他本人被種族主義分子殺害。進入21世紀,美國黑人仍遭到種種歧視甚至虐殺,如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所殺事件。簡言之,西方的奴隸制度是消失了,但奴隸制殘余仍在作祟。
中國在西藏地方實行的民主改革則徹底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實現了百萬農奴的人身、政治和社會生產力的解放。這種解放是徹底的解放,是長期性的一種質的飛躍。人們從解放中長期受益,民生福祉不斷增長。例如,在民主改革時,西藏只有122.8萬人,而現在已增加到360余萬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占92%以上,人均預期壽命從35.5歲提高到72.19歲;民主改革時西藏的地區生產總值只有1.74億元(人民幣,下同),2024年則突破2700億元;這些事實與一些西方國家廢奴后的不平等形成鮮明的對照。

中新社記者:民主改革后,中國保障西藏人權與西方國家的人權有何本質區別?
車明懷:從表象看,西方一些國家法律也載明,每個公民有平等參政權、就業權、受教育權以及社會保障權。其國家法律體系雖強調公民個體權利保護,但根本就沒有對公民身份的民族認定,即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少數民族的地位,僅僅以少數族群的概念來模糊公民的民族成分。即便這樣,也缺失涉及族群平等、族群文化保護、族群經濟發展的法律規定。因此,西方某些國家口中喊出來的少數族群人權保護,實際僅僅是法律上寬泛的、禁止歧視的人權保護,沒有針對少數族群具體困難的制度保障,也沒有制定特殊政策提高少數族群社會政治地位和就業能力,更沒有法律保護少數族群文化傳承發展,而是采取文化自生自滅的政策。由于沒有族群身份的法律認定,很多歐美國家也不可能針對少數族群存在的社會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人權保護。
相較于歐美國家,中國對公民進行民族身份認定,是為了落實憲法規定的民族平等權利,既包括個體公民權保護,也包括少數民族群體政治和文化權利保護,尤其是中國各民族共同享有發展權。對西藏來說,還有全國援藏機制的支持。顯然,中國中央政府對西藏的政策,是一種全面、積極的少數民族人權保護政策。
以保障西藏人權為例,從民主改革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實踐,體現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人權觀。政治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人民當家作主得到充分體現。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由藏族公民擔任,自治區主席由藏族公民擔任。經濟社會發展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享有經濟社會發展全部成果,還享受到國家為西藏制定的各種政策,在城鄉生產生活、教育、醫療、安居、就業、扶貧脫貧等方面得到全面體現。文化上,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得到全面保護和發展,從語言文字到文物古跡,從古籍整理出版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都有所體現。這在西方少數族群中是難以想象的。

中新社記者:新時代中共治藏方略呈現出什么特點?
車明懷:歷史地看,中國共產黨的治藏方略及其實踐具有鮮明的繼承性和連續性,也是一代代人永葆初心,一以貫之,使治藏方略傳承下來并不斷發展。
中共治藏方略具有廣泛的人民性。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是中共立黨之本和宗旨。幾代領導人制定西藏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西藏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據統計,2024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2764.94億元,西藏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民間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9項指標增速均位居全國前列。
新時代中共治藏方略還具有創新性。如在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權利方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社會建設方面,著眼于民生幸福與社會和諧安定,創新完善社會管理機制;在經濟建設領域,鐵路、公路、航空建設與生態建設并重,扶貧搬遷與強邊固本并舉;在民生、社會領域方面,實現了全部脫貧,農牧民生活進入現代化水平,保障以家庭為單位必有的基本就業、創新社會事業服務機制,創新組團式援藏;在民族團結方面,著眼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宗教工作中,著眼于宗教和順和睦,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當今的西藏,已經站在新的時代。各族人民正憧憬著對未來更加美好的展望,相信人們的期許會順利實現。(完)
受訪者簡介:

車明懷,曾擔任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聯合會)副院長、社科聯副主席等職務。曾多次參與涉藏白皮書的撰稿、討論或修改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藏學、歷史學和民族學等。先后主持編著出版《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系史》《邊疆憂患錄》《天朝籌藏錄》《執政中國·西藏卷》《民國藏事亂局留給后人的啟示》《中華民族歷史背景下的藏事論衡》等歷史專著。


東西問精選:
- 2025年03月30日 18:32:29
- 2025年03月25日 22:34:29
- 2025年03月24日 21:57:54
- 2025年03月24日 20:37:34
- 2025年03月22日 20: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