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將結束,大學生暑期“三下鄉”也將告一段落。通過社會調查、政策宣講、志愿服務等形式,了解國情、回報社會,是很多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暑期“三下鄉”。記者在采訪一些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時了解到,盡管大部分學生在農村踏實服務,受到了基層政府和農民的歡迎,但也有大學生將“三下鄉”變成了旅游觀光的“農家樂”,引起當地老百姓的反感。
“哪兒有籃球場,我們來場籃球賽吧!”武漢某高校的十余名大學生打著橫幅,舉著旗幟,坐專車風風光光地來到鄂西北一個村莊,剛下車便要和村民打籃球賽。得知村里沒有籃球場時,有的學生的腦袋馬上耷拉了,“籃球隊服白拿了”。
第二天,這十余名大學生拉著村長在民房前合了個影,就爬上山頂看風景,“社會實踐就3天,現在不玩哪還有時間”,一名大學生點菜時還不忘提醒,“都說農村養的土雞是綠色食品,不能少了這道菜啊”。一旁的老農轉過身只嘆氣,“哎,這就是來‘農家樂’,找樂子的嘛”。
下午,大學生們擦了半個多小時防曬霜后,準備幫農民翻地。扛起鋤頭下地不到半小時,天上下起了毛毛雨,他們趕緊朝屋里跑。一位農民抿了抿嘴笑道,“十幾個大學生還不如我一人呢,就這樣還教我們科學種菜,誰敢相信啊,只練嘴皮子做不了實事。”
離開時,沒有一個村民送行,大學生們帶著一身酒氣上了車。有人開玩笑稱,“過會就不知道是坐車暈還是喝酒暈了。”
記者注意到,這個暑期,一些紅色旅游景點也迎來了旅游高峰。在不少地方,舉著“三下鄉”旗幟的大學生,穿梭于博物館、紀念館,拍照留影,樂此不疲。農民在心里將這些旅游觀光的“三下鄉”大學生列為“不受歡迎的人”。
有的大學生僅當暑期社會實踐是一次“公款旅游”而已,少數學生還賦予社會實踐更多的“任務”。
武漢某高校機械學院學生,為了爭到廣西柳州社會實踐的名額削尖了腦袋。因為他們提前得到消息:這次實踐的大部分時間將會赴廣西北海旅游。最后,該院團委老師從學生會中挑選了10名平時“貢獻突出”的學生,以此作為獎勵。入選的學生會干部黃續(化名)坦言,“為了入選,我講了一堆的大話空話,其實為的是‘一石三鳥’:一、出去旅游學校還報銷大半費用;二、可以和帶隊老師搞好關系;三、利于將來保研或留校工作。”
此外,還有少數大學生將暑期社會實踐當成了“生財”的途徑。某高校歷史系的一名學生,申請了500元用于調查武漢哪家醫院看病掛號比較難。他花了1天時間去醫院看了看,回來就寫了報告。“找個理由向學校申請費用,只要你拿得出結果就行,弄點錢花花。”
也有學生無奈地表示,他們在社會實踐之前抱有很大的希望,可到了目的地后,很多目標就難以實現了。“有的地方干部很器重大學生,熱情款待你不能不去吧,可在吃喝中時間就浪費了。”“有的地方認為大學生做不了實事,不愿意配合,很多工作也沒法開展。”
而真心服務鄉村的大學生卻受到農民的歡迎。
華中農業大學7名大學生來到湖北省谷城縣堰河村。剛開始村民以為又來了一批旅游觀光的學生,不怎么搭理他們,大學生帶去的改良蔬菜種子,村民也不愿意種。林學專業05級學生張蕊說,“開始一兩天,我們什么建議都不敢說了”。
看到村里盛產茶葉,可村民對茶文化知之甚少,大學生們培訓了一支“農村婦女茶藝隊”。“出場時要走‘宮廷步’、翹蘭花指,表現出女性的溫文爾雅、柔美大方”,04級茶學專業男生楊路成翹起蘭花指,模仿女性動作,為村民示范茶藝表演,贏得臺下陣陣笑聲和掌聲。“倒水要三高三低,第二次越高表示對人越尊重”,“倒水時水不能斷,不然讓來賓覺得我們的關系斷了”。
種了10畝茶樹的余春蘭拉住大學生的手連聲道謝:“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過茶藝表演,沒想到我們毛手毛腳的,還有機會學習茶藝,以后表演給客人看,茶葉就更好賣了。”
大學生們將學校茶藝課的筆記整理成15頁通俗易懂的小冊子,送給村民。等到他們離開的時候,村民們爭著合影留念,并稱贊“大學生是來做實事的”。(王毅 甘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