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于有座了。”4月3日,準備上“創業管理與實踐”課的山東大學大三學生趙飛興奮地說,每周四的這堂課都是人滿為患,幾乎堂堂爆滿。離上課還有30分鐘,趙飛就早早地來到教室占座。據趙飛介紹,這堂課本來選修人數是120人,可每次來上課的都有近200人,教室里擠滿了人,大家都習慣了站著聽講。
山大創業協會會長張凱告訴記者,協會現有400多名成員。他說,每年納新時報名的人數可達1000多人。雖然創業協會也許不能給大學生創業帶來太多具體的幫助,但報名者仍然絡繹不絕。“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太高了。”張凱說。
現在,張凱的主要任務就是跑遍高新區和創業園,尋找那里的創業成功者,并邀請他們到創業協會辦講座。他告訴記者,協會成員都是有志于創業的同學,對成功人士的創業史很感興趣。協會的一項重要日程就是互相講述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及秘訣。張凱經常在網上尋找成功創業的案例來供大家分享,“可以從中尋求創業靈感,提煉商機。”
針對大學生們的“創業熱”,“創業管理與實踐”課的主講老師王余新有著自己的見解:“現在有些學生太浮躁。一個好的創意可以從聽故事中學到,但是一個團隊的精神,一個人的潛質,是不可能靠聽故事學到的。”王老師認為現在一些學生太急功近利,過于追求“立竿見影”。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想創業和真正實施創業之間是有距離的。“大學時代并不一定是最適宜創業的時候,創業教育也不僅僅是技能培訓或者讓學生去開辦企業,主要還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領袖意識。”
山大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周慶華老師認為,目前制約大學生創業最大的障礙,是沒有良好的創業氛圍和有效的創業機制。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就是要推動建立這樣的機制,推動創業環境走向成熟,“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只有環境成熟了,創業者才能從中受益。”
“把速成企業家作為目標,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不切實際的。”周老師介紹,現在不少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都是從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挑戰杯”中走出去的。在每年的比賽中,有的團隊創意非常好,有的科技含量較高,有的發明很前沿,有的團隊效率高……“參加者的相互學習積極實踐非常重要。”因此,他建議學生,不要只看重別人的成功而忽視自我鍛煉,要多參加模擬創業大賽來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實習生 王平 記者 董卿)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