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理學博士、西南大學地震災區心理援助隊成員,李富洪老師最近很忙。他前天才從四川災區回到學校,明天又將趕赴災區。
“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們普遍存在心理恐慌,還有高考來臨的學習焦慮……”在李老師寫的數千字手記里,記錄了他在災區一周做心理輔導的感受。“我們努力,因為讓他們盡快走出陰影,關系到他們以后的幸福。”
孩子的情況讓人揪心
李富洪老師介紹,他所在的心理援助隊5月17日從重慶出發,當天下午6點到達四川綿竹災區。一下車,就能聞到一股濃濃的刺鼻氣味,車站里稀稀拉拉幾個人,有的帶著口罩,有的神色沉重地急行而過。
和當地教育部門的官員簡單交流后,17日晚上7點,李老師所在的心理援助隊隊員開始對20多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李老師說,孩子們與他們交流時,流露出恐懼、彷徨和不安。“一位同學的家人沒有傷亡,卻因是否去快倒的危房里找財物而發生激烈爭吵。為全家生計考慮的父母堅持要進危房,擔心父母安全的他強烈反對這樣做。父母挨不過兒子的請求,不再堅持,但他回到學校后,仍很擔心家人的安危。”
李老師稱,最令他難忘的,是孩子們半夜夢魘時驚恐的叫喊聲。有孩子告訴他,震后一直有嚴重的心理陰影,十分恐慌。讀不進去書,總是不斷回憶地震發生后的凄慘景象。
讓孩子盡可能多說話
“通過與災區高三學生交流,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大多恐慌、不安,面對即將來臨的高考,很焦慮。此時,不宜強求他們集中學習,應為他們尋找正常的宣泄途徑,讓他們學會自我調適。”
“在突發性的災難面前,人們的心理承受力不同,所以生理或心理反應也不同。一般說來,兒童的心理承受力較差。為了盡可能減輕心理創傷,對于年幼的孩子,不必在近期告訴其親人遇難的消息。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要選擇時機,以靈活巧妙的方式告訴孩子實情后。如過孩子有嚴重應激性心理障礙,要立即聯系心理專家。”
李老師表示,從災區孩子的現狀來看,心理援助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上面提到的,我還是希望他們能盡可能多說話,說出心中的不快和擔憂,這是目前心理援助介入最起碼的條件之一。”(記者 裘晉奕)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