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常看到不少截肢者因配不到合適的假肢,而出現殘肢下端過敏,甚至潰爛的慘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二的潘瑩,她便發明“可調型雙囊腔假肢內襯墊”。該發明不但獲得大獎無數,還申請了國家專利,并已進行臨床實驗。潘瑩說,希望自己的發明能在2年后,令截肢者舒適地使用假肢。
見殘肢過敏萌生發明念頭
2006年,潘瑩由于同學的親人在醫護部門工作,常能看到不少截肢者下肢殘端皮膚過敏,甚至潰爛。她請教醫生得知,那是由于殘肢存在肥瘦變化,可假肢接受腔并不能調節大小,導致殘肢與接受腔形狀不匹配,而更換接受腔又相當昂貴,最終產生不良反應。從此,她產生了為截肢者改良接受腔的想法。
智能設計消除患者尷尬
2007年7月,潘瑩開展了這個課題的研究。潘瑩觀察到,注水囊腔會在截肢者運動時發出連串水聲,令人十分尷尬。她就開動腦筋,將注水層改為充氣層。但是,如果對內襯墊進行充氣的話,會為截肢者帶來不便,應該設計一個智能充氣裝置。可怎樣才能做到“智能”呢?她陷入了艱苦的思索之中。
一天,潘瑩看到父親用自動血壓計測量血壓,立刻靈機一動:氣壓就是衡量內襯墊是否緊貼殘肢的一個標準啊!于是她向廠家了解血壓計制作的情況,將其制作原理注入自己的發明之中,經過三次改良,07年11月,微型智能充氣裝置終于誕生了,安裝于假肢內襯墊內。
隨后,潘瑩的假肢內襯墊獲得第五屆廣東省少年兒童發明獎一等獎,08年4月獲得第二十三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金獎。現在,在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的支持下,她的產品申請了專利,現處于臨床測試中。
低成本制造惠及截肢災民
5.12大地震中,從電視上看到截肢的災區群眾痛苦的臉容,潘瑩很震憾。她對記者說:“希望我的產品能盡早為災區截肢者服務!雖然醫學用品的臨床測試一般需要兩年,但截肢后還要花一年左右才能佩戴假肢,所以我的產品應該趕得上的!”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