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上大三的李晨偶爾一次去圖書館借書,因為不知道流程,著實被管理員教訓了一番:“都大三了,連怎么借書都不知道……”嚇得李晨落荒而逃。
“我不去圖書館很多年了。”北京師范大學傳媒系大三學生陳娟說,自從買了電腦,她的業余時間就泡在了網上,不過她不玩游戲,也不像其他女生一樣窩在宿舍看電影。對她來說,打開電腦就兩件事:學習和讀書。
“網絡閱讀將殺死實體書”,“Google會讓你變蠢”。近年來,世界各國對閱讀危機的預警不斷拉響,社會對網絡閱讀的聲討也不絕于耳。而無法改變的事實是,不少大學生在新媒體撲面而來的今天,已經拋棄了傳統書本,選擇網絡作為他們的閱讀方式。
“我覺得網上有很多人寫的東西都很好,觀點很新鮮,更新的也快。”武漢大學藝術系的李晨說,相比之下,圖書館的書更新得太慢了,內容也沒什么吸引力。
網絡信息往往是瀏覽式的、跳躍式的,難以形成專一的系統思考,很多學生思維方式受網絡影響很大,完全是碎片化、跳躍式的思維——這是不少高校老師和專家共同擔心的。但是,閱讀危機真的來臨了嗎?網絡閱讀真的消解了閱讀的深度了嗎?
“ 如果要瀏覽完這些網頁,大概要花一整天的時間”,陳娟打開她的電腦,讓筆者看她收藏夾里密密麻麻的網頁。細心的她在收藏夾里建了幾個文件夾,哲學、文化批評、傳媒還有一些英文網站。收藏內容之多,范圍之廣泛,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有的是每天都看的;有些是覺得有意思,值得收藏;有些是和專業有關的。”陳娟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閱讀這些特定區域了。
除了收藏之外,陳娟還訂閱了不少文章,她在“豆瓣9點”上的訂閱已經有100多次。除了豆瓣還有一些博客,比如三聯主筆王小峰和文化批評家朱大可的博客。
不僅陳娟,許多大學生都把網絡訂閱當成主要閱讀方式。
據介紹,這種相當“潮”的網絡訂閱能讓他們第一時間看到最快更新的網文。如果追讀的作者上傳了新作,軟件就會彈出一個提示,便可以馬上前去瀏覽。
“在google上讀書也很方便,而且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提供電子書,所以就不用經常跑圖書館了。”陳娟一直很樂于向同學傳授網絡學習的竅門。
“她的信息檢索能力真的很強,我們都不知道她的這些東西是從哪里翻出來的。”在舍友眼中,陳娟是個不折不扣的資料“達人”。
陳娟的桌面上,總是擺滿了她四處下載的資料。“這些東西夠我不吃不喝讀幾天。”她開玩笑道。
理科出身的陳娟并沒有在外人看來十分“恐怖”的跳躍性思維,相反,“就算是寫校內日志,邏輯性也很嚴密。”她的舍友這樣評價陳娟。
李晨很認真地說:“其實不能籠統地說在線閱讀會使人思維平面化,關鍵是看個人的態度和學習能力。”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大部分同學會很認真地對待網絡閱讀。而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樣,“拿眼睛掃一遍文章,手里的鼠標點擊幾下,然后關掉網頁。對讀過的內容沒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只知道確確實實讀過了。”實習生 李丹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