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專家學者研討實錄
本報記者 夏斐 通訊員 晏先華
編者按 近日來,長江大學15名大學生勇結(jié)人梯、寒江救人的英雄事跡在全社會引起了極大反響。共青團湖北省委、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湖北省“10·24”大學生英雄集體先進事跡研討會,邀請了湖北省內(nèi)外2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就“人梯精神”的精神實質(zhì)和
歷史根源、英雄集體與“90后”一代的相互關(guān)系以及如何引領(lǐng)廣大青少年進一步弘揚“人梯精神”,展開了深入探討。本報今天摘要刊發(fā)有關(guān)專家學者發(fā)言,以進一步弘揚“10·24”英雄集體的“人梯精神”,以此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梯精神”是對“90后”群體的重新審視
劉俊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組成員、中國青年研究雜志社社長):“10·24”大學生英雄集體,“90后”組成的群體再一次展示了青年一代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讓人們看到了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希望,他們在關(guān)鍵時刻,信仰生命的神圣,在獻出年輕生命的同時,詮釋了生命的價值和內(nèi)涵,他們創(chuàng)造的“人梯精神”感動了中國人。把英雄集體放在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則下,他們的價值就更能夠體現(xiàn)出來了。
理想主義、英雄主義、見義勇為、樂于奉獻這樣的高尚情操實際上一直以來都在青年身上得到最集中體現(xiàn),這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最關(guān)鍵的東西, 財富、金錢對構(gòu)建和諧起重要支撐作用,但如果沒有精神的力量,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那是無法做到的。由此我想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一山兩湖”青年群體。我認為 “10·24”大學生英雄集體和上個世紀80年代“一山兩湖”英雄群體精神實質(zhì)一脈相承。“一山兩湖”的一山是在華山學生救助游人的事件,兩湖是1984 年底和1985年初在山西太原和河北石家莊發(fā)生的群體性救人事件。“一山兩湖”事跡出現(xiàn)之后,當時的團中央負責同志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英雄群體與當代青年》,揭示了英雄群體的精神。現(xiàn)在看,這種精神被青年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
龍靜云(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一代不如一代”、“自我為中心的一代”,我們在網(wǎng)上可以看到這樣一些評語被用來評價“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我覺得這樣的認識非常偏頗。這是用個別事實去判斷這樣一個群體,帶來的就是一種不公正的評價。“10·24”大學生英雄群體事跡的出現(xiàn),他們面臨危難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勇敢、舍生取義的精神,比歷史上任何一代都不遜色。
見義勇為與生命價值
歐陽康(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大學生救人該不該?從張華救人就有這個說法,能不能沖上去,這是人性的表達,人性光輝的展示。我們看到在他人畏難面前,有人上去了,有人退下去了,有人讓人崇敬,有人作出了不齒的行為。這些行為到底是怎么產(chǎn)生的?從根本上講還是產(chǎn)生于對生命價值不同的理解。人對生命的理解決定他對生命的行動,每一個生命過程中的選擇,可能實際上都是把生命的理解,尤其是對生命價值的追尋放在其中,它可能是一個非常隱性的根據(jù),卻是最終的根據(jù)。在人性中間,一方面包含著惡,另一方面包含著善,西方文化更多強調(diào)是惡的方面,所以他們從原罪出發(fā)考察人性,中華文化是從人性善的基調(diào)來追求你對生命的理解,還包括處理復雜問題的基本價值取向。人性并不是天然的自然生成的,而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中生成的,社會環(huán)境張揚什么價值,人們就按照這種張揚的社會價值理解自己的生命價值,包括作出一些自覺的選擇,甚至有的時候會成為潛意識的選擇。我們看到有的英雄最終做出了一個非常驚天動地的英雄事件的時候,前面已經(jīng)有很多英雄的積淀。實際上瞬間做出的無意識的選擇,滲透了他對生命的理解。
“人梯精神”源于傳統(tǒng)美德的感召力
姜昌琪(荊州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人梯精神”源于傳統(tǒng)美德的感召力。中華民族舍己救人的傳統(tǒng)美德,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要在關(guān)鍵時期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困難痛苦甚至死亡留給自己。這種大義與大愛正是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核。在這種精神文化的熏陶下,面對危機時,在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面前,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們會義無反顧跳入江中。這既是民族精神的延續(xù),也是傳統(tǒng)美德在今天的體現(xiàn)。
梁必文(湖北省文聯(lián)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人梯精神”無疑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時代精神在他們身上的聚集,他們年輕的生命點燃了“90后”的希望。我還想說一點就是怎么樣把傳統(tǒng)美德教育貫穿于平常教育中。我們小時候有一篇課文很好,司馬光砸缸,他教你應該去救人,同時教給你救人辦法。我們應該把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貫穿于平常教育,要回歸到人的行為準則當中,不要脫節(jié),形成兩張皮。
“人梯精神”展示了齊心協(xié)力的品格
馮桂林(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人梯精神”展示了齊心協(xié)力的品格。齊心協(xié)力是一種情操,是一種品德,是一個群體生存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我們現(xiàn)實當中這種情操和品德有時是沒有受到重視,甚至是被冷落的,反而不適當?shù)胤糯罅俗晕伊α俊,F(xiàn)在社會主張個性的彰顯,但更加注重團體意識,也就是說要注重個體利益,也更注重集體利益。齊心的民族才能蒸蒸日上,齊心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大學生展示出的精神境界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湖北高校具有誕生先進人物和英雄人物的土壤
項久雨(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這個地方的大學校園氛圍很好,先進人物和英雄輩出。我數(shù)得出名字的就有徐本禹、黃來女、譚之平等,還有長江大學當年寒江救人不留名的趙傳宇。長江大學有一個報道,20年這個學校涌現(xiàn)出了三位在全國有影響而且同是“見義勇為”的三位人物。應該說,學校本身具有傳承性,尤其是榜樣教育的傳承性。
因此,不言而喻就是它的再傳承,也就是教育性。典型事跡經(jīng)過媒體報道之后,對全社會公民也好學生也好形成了強大的教育效果。
讓大學生英雄群體的光芒永遠閃亮
丁小強(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10·24”英雄群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梯精神”,這是我們民族時代的風采醞釀出當代青年人的風采。青年人在一瞬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英雄行為,我感覺到是我們民族精神長期積累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民族精神在這一代人身上沒有泯滅,這種精神在青年人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這代青年人還有時代的特征,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特點、行為方式的多元性、選擇性,就是由時代決定的。但根本的民族精神在青年人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這些不僅僅是陳及時、何東旭、方招三個人身上所特有的,也不是這15人身上所特有的,改革開放后青年人身上都有這種特點。
社會應該相信青年人,應該寬容青年人,應該為青年人提供更加寬松的生長環(huán)境。我們團省委已經(jīng)發(fā)出號召,要求全省各級團組織要把學習陳及時、何東旭、方招等15名同學的先進事跡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團的十六大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新一代”的要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積極參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實踐,為促進全省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貢獻青春和力量!
徐本禹(200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10·24”大學生英雄群體再次告訴我們:當代青年敢于擔當,敢于沖鋒在前,是值得信賴的。有人曾把當代青年看作是冷漠、自私、責任缺失,懷疑當代青年不能承擔起社會發(fā)展的任務,但我們在大學生身上看到了這些,他們?yōu)槲覀儺敶嗄陿淞⒘税駱?也為我們樹立了道德豐碑。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群體,像“5·12”大地震之后,數(shù)百萬“80后”“90后”志愿者深入災區(qū)志愿服務,每年暑假還有數(shù)百萬大學生深入基層開展支教、支醫(yī)、支農(nóng)等等,所有這些都證明了當代青年敢于擔當,沖鋒在前。最后我有一句話,與英雄集體的12位大學生共勉:希望他們在以后工作學習生活中繼續(xù)發(fā)揮“人梯精神”,讓大學生英雄群體的光芒永遠閃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