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1日),新學年開學前最后一天,姚先生讓兒子提早睡下,自己定定心心繼續收拾新家。從新家到兒子新學校的路他已“試走”過好幾趟,步行只需七八分鐘。為兒子上學方便,姚家5年內已搬了3次,是公興搬場公司的老客戶了。
據(上海)市搬場專業委員會介紹,進入8月以來,本市的搬場業務量節節攀升,甚至出現了“一車難求”的火爆場面;不少上海家庭為了不讓讀中小學的孩子天天“勞師遠征”,紛紛搬進特意租借或新買的“學區房”——這類搬場業務占了總量30%左右。
“新孟母”跟著孩子換住處
姚家這5年里恰似“孟母三遷”,住處跟著兒子的學校變。2004年,兒子入讀民辦浦東外國語小學,姚先生在浦東買了新房子舉家從普陀區搬去;2008年,兒子小學畢業進了民辦立達中學預備班,他家又從浦東“殺回”浦西,在西藏南路西凌家宅暫借一套房子入住;今年新學期兒子升入初中校區有變動,他又趕緊在瞿溪路國貨路附近租房,只為新家離學校更近些。
姚先生說,原先在普陀區的老房子離他單位步行只需三四分鐘;這幾年搬來搬去折騰,自己上班路途遠了很多,而且租房每月要花2500元-3000元租金。但為了兒子讀個好學校,再多的付出家長都舍得。
姚先生這樣的“新孟母”在上海不少,一些家庭甚至孩子一出生就打起了“學區房”的主意。家住長壽路的黃先生步步趕早:女兒出生不久就買下一師附小附近一套小房型,然后趕緊把女兒戶口遷進去;眼下女兒還在上幼兒園,他已開始想她將來要進什么中學,提前鎖定搜房范圍。
公興搬場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偉軍告訴記者,近年來市民圍著學校搬家的趨勢明顯。子女就讀新學校進入“倒計時”的7月、8月,公司調度室的出車單每天就會排得滿滿當當,月均搬場5000場,比其他月份差不多增加20%。
“學區房”行情水漲船高
有眾多“新孟母”力挺,“學區房”行情水漲船高。最近在多個業主論壇,一則“學區房攻略”帖子引起熱捧。帖上詳細開列了黃浦、靜安、徐匯、虹口等9個中心城區數十所“好口碑”的小學、中學的對口街道、路名等,還提示了部分區域的“學區房”。
記者在武定路沿線眾多房產中介門店看到,幾乎家家都打出“學區房”招牌,“對口一師附小”是掛牌房源的最大“賣點”。一家中介的業務員說,“學區房”供不應求,“價格上去就下不來”。記者了解到,今年二季度開始,“學區房”市場相對活躍;在靜安、徐匯和浦東部分區域,兩個月來超過20%的房產成交量屬“學區房”。
市民計先生為“學區房”謀劃已久,卻因一時猶豫錯失良機。前些年他看中武寧南路附近一套房子,小區門口就是一師附小,當時房價每平方米1.8萬元左右。如果買下,將來女兒上學后起碼能比住得遠的同學多睡半小時。可此事容不得猶豫,房價一路高歌猛進,如今已升至每平方米2.8萬元,計先生直嘆“下手恨晚”。
“學區房”走俏,原因有三。一是根據上海政策,按照學區劃分就讀中小學,不少家長因此爭購對口名校的“學區房”;二是買下優質學區的二手房,等孩子讀完一段至少可保本出讓,保值增值不愁;三是今后即使不賣也能出租得“回報”。
樓盤“傍名校”有時是忽悠 市民熱捧“學區房”,從又一個側面折射出教育“均衡化”的任重道遠。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華東師大教授陳玉琨說,教育公平,重要的是普遍提升辦學水平,特別是提升校長和教師水平。這種提升,首先必須是“內生的”——學校要產生自我提升的動力;其次要“全覆蓋”,促使每所學校都達到或接近優質;此外要“個性化”,不求各校千篇一律,滿足培養不同個性和特長的學生之需。
據了解,目前上海教育部門正著力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如中心城區與郊區教育展開對口深度合作,市屬配套商品房基地引入優質教育資源,也有一些地區要求名校校長和骨干教師定期流動,去扶持一些相對弱勢的學校,等等。
針對目前市場上“學區房”的一些亂象,專家提醒買家謹慎選房。要關注重點學校、學區的政策變動,購房前到學校或教育局招生部門詳細咨詢;有些新樓盤的開發商以“傍名校”忽悠買家,不能輕信;此外,目前各學區關于買房入學的規定并未統一,對落戶時間的限制很嚴格,如欲購買,一般要提前1至3年考慮。(何連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