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到了,可女兒不能和我們一起過,都沒了過節的心情。”近日,家住鼓樓九彩苑小區的張女士說。她的女兒今年考上北京的大學。
記者近期從幾個社區了解到,最近像張女士這樣有 “空巢”心結的家長不少。孩子第一次離家上大學,他們在經歷了喜悅之后,不適應感隨之而來。不少家長說,近來總覺得家里的氣氛怪怪的,有些甚至失眠了。
女兒離家了 母親經常失眠
“女兒考上了重點大學,這本是我們求之不得的,但我現在后悔送她去那么遠念書了。”家住臺江義洲新區的陳女士說。她的女兒小吳今年考上了四川大學。9月初,從沒離開過福州的小吳在父親的陪同下去了成都。
由于兩地氣溫差異大,小吳抵達成都的第一天就生病了。父親為了照顧她,在成都多待了兩天才回福州。父親離開的那天,小吳哭著打電話回家,說自己很不適應新環境,后悔報考到外省。“聽完電話我也急哭了。我很擔心她在那邊出什么事。現在我幾乎每天都在想女兒,怕她水土不服、生病、不會照顧自己、被人騙……只要一天沒接到她電話,我就沒心思做別的事。晚上經常失眠。”陳女士說。
兒子不在家 父母無話可說
“以前我和老公每天的話題幾乎都離不開兒子。前不久他去西安上大學了,我感覺這些天家里一下子變安靜了。現在我和老公在家閑時,好像都沒什么話可說。”家住臺江博美詩邦小區的林女士說。
林女士的兒子今年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8月底,他就一個人帶著行李去西安了。兒子走后沒幾天,林女士發覺家里的氣氛開始起了變化。“比如吃飯的時候,以前在飯桌上總是兒子話最多,我們跟著聊,很熱鬧。現在我和老公吃飯,幾乎不聊天,房間里只有電視機的聲音。”
林女士說,她和丈夫結婚20多年,雖然兩人的性格和興趣愛好都不太一樣,但感情還算穩定,尤其在照顧和教育兒子的問題上很配合,兒子一直是家庭各項事務的重心。兒子不在家的半個多月,她漸漸發覺自己和丈夫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愛看的節目、業余愛好等都不一樣,兩人為此還鬧了幾次矛盾。
女兒不在家 連菜都懶得做
這些天,家住鼓樓九彩苑小區的張女士幾乎都沒怎么花心思準備三餐。而從前,他們家卻幾乎天天開“大餐”。“女兒念中學時,學習壓力很大,還非常挑食,我和丈夫都會隔三差五地精心烹制營養餐。今年她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前不久去學校報到了,家里就剩下我和丈夫。我們現在也不講究吃營養餐了,有時候懶得煮菜,就買點現成的,隨便湊合一頓。”張女士說。
張女士是家庭主婦,女兒離家后,她覺得自己好像“退休”了,一下子沒了做事的積極性。“生活好像變得沒意思了,現在一心就盼著女兒早點回來。”她說。
福州東方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毛朝灼所長說,每年都會有不少大一新生的家長面臨和上述幾位家長類似的問題,尤其是母親。他們的問題一般可以分為四大類:
1、父母性格不夠獨立,平時和孩子黏得太緊,孩子離家后一下子適應不過來。
分析:產生這類問題的根源就是家長和孩子在長期的相處中沒有把握好一個合理的“邊界”,即給孩子留出足夠的個人空間。有些父母,往往將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去呵護,模糊了彼此間的“邊界”。
一旦孩子離開自己,這些父母會覺得身邊一下子少了很重要的東西,變得情緒不穩、焦慮煩躁、不知所措等。這些負面情緒有時會感染孩子,使他們也焦慮不安。
對策:這類家長首先應該意識到這是個問題,而不是任其發展,毫無察覺。一旦家長有所意識,及時轉變觀念,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去看待問題,就不難通過自我調節解決了。
2、夫妻關系不夠和諧,靠孩子做慰藉或紐帶,孩子離開后問題暴露。
分析:這類家長多是原先夫妻感情就不太好,多年來一直依靠孩子做彼此溝通的紐帶,或某一方因為對婚姻關系有所不滿而將孩子視為維系關系的慰藉,無意中一直用孩子逃避問題。一旦孩子離開了家庭,夫妻間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對策:這類家長應該意識到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在于夫妻間。如果無法通過彼此間的溝通和努力解決問題,就要考慮求助于婚姻心理專家了,而不是利用孩子去逃避問題。
3、家長低估了孩子在外獨立生活的潛力。
分析:這類家長一般是謹小慎微、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下子離開了他們的保護,去遙遠的地方生活,他們就認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會,在外面會有危險,常常將一些災難性想像投射到孩子身上,越想越害怕,自我折磨。
對策:首先不要以為孩子只有在你的呵護下才會成長,其實孩子的潛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沒有了家長的照顧,他們可能會更快地成長。其次,不妨回憶一下孩子成功獨立處事的經歷,將他們的成功之處放大,進而說服自己相信孩子的能力。 (王楊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