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列出了25家次貸“禍首”,這25家機構共發放近1萬億美元次級抵押貸款,約占次貸總額的72%。這些機構或受控于美歐銀行,或在后者的縱容下沉迷于高風險借貸,導致美國樓市大跌,引爆全球金融危機。
本報訊 “在普及經濟學知識教育的同時,應普及人性教育。應盡快將倫理道德、職業操守、行業規范等人性教育課程納入經濟學教育。”在日前舉行的“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經濟學發展”研討會上,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梁琪教授提出了這樣的看法。
梁琪說,導致此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規律沒有變,但又添加了很多新的“佐料”,而正是這些“佐料”使得此次危機演變為戰后衰退時間最長的危機。這些“佐料”概括來說是人性方面的缺陷,具體來說體現在:其一是貪婪。比如,引發美國次貸危機的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為了自身利益,不顧市場經濟運行準則,向無工作、無資產、無收入的人群發放抵押貸款,從而埋下了危機的種子。其二是過度自大。包括金融監管者監管的缺失、金融衍生產品的設計者對系統性風險的漠視、既得利益者喪失職業操守等。這些人性危機因素的疊加,在蝴蝶效應的作用下,最終釀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
梁琪提出,金融行業是代人理財的行業,從業人員的倫理道德、職業操守、行業規范必須要達到一個很高的標準。因此,在普及經濟學知識教育的同時,應普及人性教育;在經濟學專業教育中,應有倫理道德、職業操守等相關課程。記者 莊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