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魯迅,從來都是重大而嚴肅的話題
近日有媒體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證,“魯迅被剔出中學課本,這是一個偽話題。”據介紹,幾年前,人教社就已經對魯迅作品進行了適當調整, 目前人教版的初中課本收錄了8篇魯迅文章,和課改前沒有多大變化;高中教材中,去掉了《藥》和《為了忘卻的紀念》,保留了《拿來主義》、《祝福》和《紀念劉和珍君》3篇。
關于魯迅,從來都是一個重大而嚴肅的話題。最近幾年,對魯迅的排斥的聲音始終不絕于耳。如今,借著一則“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教材中被刪減”的消息,一陣新的討論熱潮重又興起,“魯迅過時了”的論調甚囂塵上。
聽到這些聳人聽聞的言論,甚至在還沒有弄清事情原委的情況下,一些評論者和專家學者就立即作出強烈反應:有人認為“‘去魯迅化’是間隔性爆發的癔癥”,有人斷言“刪除魯迅作品是數典忘祖”,更多的人表示“中學語文教材絕不能沒有魯迅作品”!一場魯迅保衛戰,和著盛夏的熱浪席卷大江南北。
一些論者的好心和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像郁達夫在紀念魯迅時所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魯迅都是一座可以超越但不可繞開的山峰。先生攻堅克難的“硬骨頭”精神,“必須堅決,注重實力”的改革精神,胸襟博大的“拿來主義”精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情懷,都是寶貴的思想財富,值得包括中學生在內的每一個人景仰和學習。
當然,即便魯迅是一座無法繞開的山峰,也并非這座山上的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都會不朽,都需要少不更事的青年學生耳熟能詳。認真研讀每一篇作品,深刻分析先生獨具匠心的每一處遣詞造句,是學有專攻的研究人員的事情;中學階段少學幾篇他的文章并非遠離先生的精神,并不真的就會丟掉“民族魂”。事實上,魯迅生前就說過他的“思想比較黑暗”,不主張年輕人多學他。今天少學幾篇先生的文章絕不意味徹底的拒絕和拋棄。許多對我們這個民族命運有所思考的人,都是在逐漸成熟的時候和魯迅不期而遇,并和先生的靈魂達成高度默契的。如果非要在青年學生的心靈還無法承受的時候,就用先生沉甸甸的文字加在他們身上,反而可能讓他們對先生敬而遠之,敗壞他們欣賞先生的胃口,堵塞他們日后親近先生的道路,甚至于視先生為語文學習“三怕”之一(“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有時候,適當的退卻是為了更好的前進,今天讓魯迅先生和學生一起“減負”,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沒準會讓更多的學生對這個“可愛的老頭”更感興趣。也許,這樣反倒在客觀上保護了魯迅先生,呵護了青年學生。也許,這正應了鄭板橋的那句話,“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鐘德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