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華師大二附中很風光,該校2010屆1班54名學生,有31人獲清華大學保送資格,15人獲北京大學保送資格,余下的8個學生也分別獲得了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的保送資格,被稱為“最牛班級”。
這所謂的“最牛班級”,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重點班、奧賽班、實驗班或火箭班,稱謂上有點差異,但都有著共同的特性,集某個地區最優秀的學生于一個班,選派最好的教師,給最好的政策,營造最寬松的環境,其條件當然是出最牛的成績。學校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轟動效應,為學校贏得聲譽,讓更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這里來讀書。說白了,這是典型的政績工程,“一把手”工程,是當前基礎教育的一種生態,也是全國中小學辦校的常態。
基礎教育的另一種生態是,行政部門三令五申不允許各校設置重點班、普通班、平行班等。各種場合下,不同的學校都在總結和宣揚不設置重點班的好處。比如緩解學生家長擇校擇班之苦,抑制教育腐。浑娔X隨機混合分班,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避免兩極分化;提供公平教育,調動師生積極性。還有諸如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長遠,推動素質教育,等等。總之,是積極迎合某種前沿的教育理念,迎合大部分家長和學生的心理。畢竟,這也是實情,拔尖的,特別優秀的學生是少數嘛!
兩種讓人矛盾的教育生態,背后還有一個讓很多教師困惑的教學理念——分層教學。這個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非常流行的教學理念或稱教學模式,在中國的實踐有點四不像了。是在一個班分層,還是在一個學段分層?是在每一節的課堂教學上分層,還是對每一名學生的現有知識和能力分層?如果我們把重點班、普通班等作為一種分層,似乎也沒錯。而分層教學的精髓是什么?讓每一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取得進步,不僅僅體現在考試的分數上,更在于個性、特長、心理等全方位的發展。然而,我們卻把目光聚焦在了能出成績的少數人、優等生上了。
“最牛班級”是教育矛盾體的怪胎,她讓許多家長“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以學校考上了多少北大清華來判斷辦學質量,作為選擇學校的依據。她讓更多的兄弟學校為追求神話、創造歷史而競相效仿,最終導致教育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好的更好,差的“坐以待斃”,令人心憂的是一些差生在這樣一個成長的關鍵時刻走向歧途。
能夠上北大清華的人數是有限的,我樂見并恭喜華師大二附中能夠爭取到這么多保送資格,培養了這些優秀的學生,但我更愿意看到的是,這些學生是從不同的班級或者不同的學校培養出來的。
作者:付水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