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 群 本報記者 袁春宇
浙江寧波到東北吉林,相隔數千里,但去年以來,寧波諾丁漢大學國際商務管理大二學生樓承龍和他的幾位伙伴卻已記不清自己在兩地來回奔波了多少回。
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樓承龍剛剛從吉林回到杭州,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成功地在吉林集安市清河鎮建立了為當地貧困農民提供免息貸款的“螞蟻扶貧基金會”,最快本周,這個開設在鎮政府的扶貧賬戶就能正式起用了。樓承龍說:“我們是不愁衣食、富裕的一代,但我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那里的人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日子,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創業項目:
富二代賣人參
一年六七萬元的學費,月生活費超過3千元,樓承龍和他身邊一些同學都算得上富二代。“最初和清河鎮結緣是幾個要好的同學想通過賣人參賺點錢創業,大家想在大學里找點事情干。”
2008年10月,家里經營藥材生意的諾丁漢大學大三學生殳浩丞第一次來到位于長白山山麓的吉林集安市清河鎮。“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很驚訝!”殳浩丞有些激動地說,“大部分的農戶連自來水都沒有,也沒有煤氣,只能燒炕,平時的出行工具就是牛車。條件好一點的才有小彩電。”
在當地一番調研后,他們了解到,雖然清河是全國人參的主要產地之一,被譽為人參之鄉,但因為缺乏知識、技術和銷售渠道,這里的參戶十分貧困。
“真的,到了清河鎮我才切身體會到,貧富差距太大了!本來是來東北辦參業公司的,但我們突然覺得,自己不應該只是在這里創業,更要幫助他們。”
“有位姓劉的參戶前段時間出了車禍,肋骨插到了肺里,因為治病,家里欠了一筆債,現在只能靠妻子一個人勞動來維持生計,女兒還在城里上高中需要學費生活費。老劉家出事前,家里的年收入也只有不到4000塊。”樓承龍說到農戶老劉,久久不能平靜,“我們讀大學一年的學費就要六七萬,平時月消費一般至少在2000到3000元,當時我就對自己說,我們要努力改變這里落后的環境。”
扶貧基金:
授人以漁,而非魚
“我們從當地參農手里以低價收購人參,再賣到浙江。通過中間的差價很快就賺到了錢。”2009年4月,殳浩丞和樓承龍團隊的項目被上海華僑基金會相中,并立即獲得8000元的啟動資金。洽談后,上海華僑基金會會長助理陪同該團隊前往清河鎮考察,在此過程中成立了“螞蟻扶貧基金會”。
樓承龍說:“我們不是直接把錢無償送給農戶,而是通過調查農戶的負債、收入情況,參地面積、人參買賣的周轉年限,運用自己所學的財務知識計算出每年需要多少錢。不多給,不能讓農戶對基金會產生依賴,應該讓他們自主獨立;不白給,和銀行不同的是,我們提供的是‘無息貸款’,目的是幫助參戶度過資金周轉困難,等參賣掉賺回錢了再還。”樓承龍將這種方式簡單地概括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
清河鎮鎮政府以及當地種植人參的參戶都很歡迎這些大學生帶來的先進知識和銷售方法。當地鎮政府黨委書記還答應,在政府財政下開設專門的扶貧賬戶,獨立運作這個基金會。
富二代宣言:
不做閑人 教更多人賺錢
“當初只是覺得大學里不能閑著,要做一番事業充實自己。”樓承龍說,他們最初想創業就是為了這個目的,現在建立扶貧基金也是這個原因。
創建公司后賺了一些小錢,幾個合伙人的條件都還不錯,樓承龍告訴記者,以前他是把錢拿來吃吃喝喝,現在覺得真沒什么意思。眼下很多人對富二代的印象也不好,甚至覺得他們一定不如父輩,樓承龍就是想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我們不只要用父輩的經驗來賺錢,還想和更多的人分享,把它傳給更多真正需要的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