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或許是年紀最小的“心理咨詢師”了———年僅11歲的芳草小學六年級學生張欣(化名),在短短一年之內,前后為30多名同齡人做過“心理咨詢”,收獲大批“粉絲”。近日,學校已正式授予其“知心姐姐”稱號。
如果8歲那年,最好的朋友沒有抱著自己哭泣,張欣說,自己就不會成為現在的“知心姐姐”。在新學校,張欣很容易就找到了很多為成績而發愁、為人際交往問題而煩惱的同學,并以陌生人的名義加了這些人的QQ號。但誰也不會想到,那個整天只和書為伴,不愛說話的同學就是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8歲那年,最好的朋友沒有抱著自己哭泣,張欣說,她就不會成為現在的“知心姐姐”。“她覺得自己成績差,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經常抱著我哭。”提起三年前的事,張欣的眉頭仍然緊鎖,“我不知道能為她做些什么,就找了很多有關重拾自信的名言警句和故事發給她。”
找這些內容對張欣來說簡直是信手拈來。8歲的她有些特別,當很多孩子還沉醉在日本漫畫、校園青春小說中時,她卻常常為《貝多芬傳記》《心靈的呵護》《感恩身邊對你嚴厲的人》之類的勵志、感恩類書籍而感動得流淚。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努力奏了效,一段時間后,張欣的朋友明顯開朗了起來,成績一躍上升到全班第一。
小試牛刀,初見成效,這讓張欣很開心。她開始仔細觀察身邊其他人,“看看他們是否有煩惱,看有沒有能幫他們的”。
誰說小學的孩子就沒煩惱?張欣很容易就找到了很多為成績而發愁、為人際交往問題而煩惱的同學,并以陌生人的名義加了這些人的QQ號。她吐了吐舌頭說,自己旁敲側擊地將話題引到他們最近遇到的麻煩上來,然后將自己從勵志小說上學到的東西現學現賣,開導同學。
“他們后來都覺得有點不對勁———對他們的事知道得這么清楚,一定是周圍的人。”張欣說。但誰也不會想到,那個整天只和書為伴,不愛說話的同學就是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看到同學們將懷疑和感激的目光對準老師時,自己偷著抿嘴笑。她很享受這種感覺。“就是那種睡著都會笑醒的感覺。”
轉到新學校,陌生的環境,讓本來有些內向的張欣更不愛說話了。黃然覺得,沉默寡言的張欣或許能保守得住秘密,便告訴了她。
一年后,張欣從外地轉學到芳草小學讀書。陌生的環境,讓本來有些內向的她更不愛說話了。沒想到,這個特點,在其他女生看來,成了最大的“優點”。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亂傳緋聞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女孩子們渴望和同齡人分享秘密,出謀劃策,卻發現往往“所托非人”。“上節課剛剛告訴一位好朋友,下節課就有其他同學很興奮地沖來問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這么回事。”張欣的同學黃然郁悶地說。
黃然覺得,沉默寡言的張欣或許能保守得住秘密,便告訴了她。結果卻出乎黃然的意料:“她很認真地告訴我,欣賞不代表喜歡。還說了很多,我覺得都很有道理。”張欣告訴記者,那些話是她從一本提到過如何度過青春期的感恩類書籍中搬過來的。黃然還發現,給張欣吐露秘密后,并沒有發生有人沖過來追問細節的尷尬情況。
“每個人的心就是一片夜空,秘密就是天上的星星,你把秘密抖出去,星星就掉下來,然后你的夜空就什么都沒有了。”張欣告訴記者,她心里也有秘密———她的父親因為得病,脾氣變化無常。她說,將心比心,自己也不希望這個秘密被抖出去。
“好多時候都好煩啊,但也不會向同學發脾氣,因為人家是信任你才來找你的。”張欣的發泄方法,是將秘密寫在紙上,一直寫到手累為止,然后將紙撕得粉碎。
張欣的守口如瓶以及建議有見地的好名聲,在同學中迅速傳開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前后近30名同學來找過她,傾吐心聲,尋求幫助。
張欣告訴記者,她處理得最多的“案例”還是“緋聞”,占到了60%。她就像童話里那個為長了個驢耳朵的國王剃頭的理發匠,將秘密一一吞進去,卻不能吐出來。
“好多時候都好煩啊,但也不會向同學發脾氣,因為人家是信任你才來找你的。”她的發泄方法,是將秘密寫在紙上,一直寫到手累為至,然后將紙撕得粉碎。
張欣說,自己其實很能理解這些女生的心情,因為自己也有“欣賞”的男孩子。“但欣賞不代表喜歡。”她對記者強調說,“你是欣賞他的長處,你可以欣賞很多人的長處。”
私下里,張欣被同學們稱為“知心姐姐”。比起這個稱號,她覺得,自己更愿意被稱為同學的“心理依靠者”。“其實,解決這些問題,老師和家長的回答可能更科學,但他們不會愿意對老師和家長說。其中的道理學生心里也一清二楚,他們只是想找個他們覺得懂自己的同齡人傾訴、舒解,我愿意傾聽。”
同學的信任也讓張欣備感壓力。她開始啃有關心理學的大部頭,并留心收集各類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她還在網上注冊了一個賬號,如果遇到的問題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圍,她就上網求助。
對女兒在學校的“所作所為”,張欣的媽媽說,她也是最近才聽說。“我以前只是覺得女兒有些早熟。同齡人都很開心地耍,她卻在思考一些很長遠的事。比如,昨天看到支教老師的紀錄片,她就問我:‘媽媽,如果我今后也不要報酬去做老師,你會同意嗎?’”
被學校聘為“知心姐姐”,張欣說自己并不愿意接受這份工作。“這是人家的秘密,對老師說了對同學不好。”但老師的請求讓她卡在其中,進退兩難。“反正不是特別嚴重的,我就不說。”
其實,早在5年級下學期,班主任楊麗就開始注意到了張欣。“每次評選班干部、她的得票率都很高。同學作文里也總是提到她,說她在同學打架時進行勸解,在女生鬧矛盾時從中調和。”
但曉得張欣已經為班上近30名學生做過“心理咨詢”時,楊麗還是很吃了一驚。“現在很多問題,學生都不愿意給老師講。如果有這么一個橋梁,老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并可以進行針對性地開導。”于是,她委托張欣,若是她從中發現班上有同學出現了不好的情緒波動,請她馬上通知老師。“有些問題,她能解決的,我就少插手。比如,某某傳緋聞,要是老師把他們找過來談話,說不能早戀,結果本來沒早戀的,可能都要向這個方向發展了。”
張欣并不愿意接受這份工作。“這是人家的秘密,對老師說了對同學不好。”但老師的請求讓她卡在其中,進退兩難。“反正不是特別嚴重的,我就不說。”迄今為止,她給老師說過的事,只有誰看誰準備放學后打架,誰在亂傳其他同學的緋聞,而將班級弄得雞飛狗跳等等。
上個星期,學校已正式授予張欣“知心姐姐”的稱號,她是學校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個“知心姐姐”。也是在上個星期,她開展了“知心姐姐”第一次行動,給班上的同學制作了一張“溝通卡”。
“最近有很多同學找我,說最近因為做作業和玩耍的事和家長鬧起了矛盾。我就讓他們和家長將各自最討厭的事情都寫在‘溝通卡’上。”張欣說。
“我媽媽最討厭我不認真學習,我最討厭我媽老是覺得我不認真學習。”一名男生對“知心姐姐”豎起了大拇指。他說,寫了“溝通卡”后,媽媽主動向他道了歉,承認以前對他有誤解,準許他周末玩一個小時電腦。
校長黃潤清告訴記者,娃娃進入高年級、進入青春期,就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及不上同齡人對孩子的影響。“對獲得對同齡人肯定、支持的行為,不管是好是壞,都會加以放大和強化。在這個時候,老師就要進行引導,放大正面效應,并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成都商報記者 王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