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天真爛漫的莫過于孩子,他們環繞著全家人的愛,衣食無憂。但不少人卻說“現在的孩子,比大人還苦”。這是為什么呢?
“還沒搞清加減乘除,就要被‘奧數’題折磨得完全自卑,你說現在的孩子不苦嗎?”(網易網友)“從幼兒園就得上各種培訓班,考這考那,現在的孩子壓力真大。”(鳳凰網網友)
但是,新浪網在兒童節的一項有1857網民參與的調查顯示,網友們覺得孩子們不快樂的原因中,最靠前的卻不是學業壓力大。該調查顯示的原因排序是:小伙伴太少(45.8%)、課余時間太少(18.5%)、作業太多(16.9%)、沒有可以面對成長煩惱的良好心態(14.3%)、電視、游戲不能帶來快樂(4.5%)。
想象中,孩子應該最懼怕沉重的課業負擔,害怕放學的時候布置一大堆作業,但調查中“小伙伴太少”以絕對優勢排在了孩子不快樂的理由之首。當然,排名是其次,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何真正讓孩子快樂?
調查后面有網友留言:“現在的孩子上學有家長送,放學有家長接,吃喝拉撒全家齊抓共管,每天待在小臥室面對電腦、電視,但他們惟獨缺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的都市家庭,連對門兒的小朋友都互不來往,孩子不得不從小學會獨處。我們可以給孩子的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多,但不代表孩子們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快樂。家長應多讓孩子走出家門。”
和小伙伴的相處是學習與人交流的生動課堂,和小伙伴的游戲是培養合作和集體意識的最好練習……但對于孩子來說,也許沒這么多意義,他們只會覺得缺少小伙伴的童年顯得空白無趣。而對一些大城市的孩子來說,恐怕不僅沒有小伙伴陪著玩兒,爸爸、媽媽也不一定有空。
“六一”節前夕,一個家庭富裕的孩子給媒體寫信說,他真正想要的是在放假的時候有爸爸、媽媽陪著,一起去公園玩兒。哪怕就在樓下的草地上踢兩腳球,都會開心得不得了。“我可以不穿名牌衣服,可以不吃豪華大餐,我只想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一起玩,一起鬧,一起笑。”
人民網網友“玉米棒子”感慨說:“家長們都忙,為了孩子將來有錢上大學,有錢出國留學,做生意、加班、兼職拼命賺錢。孩子們則天天對著的是電視機。一心為孩子著想的家長們,怎么忍心讓孩子的童年記憶里都是熒屏上的歡笑?這樣長大的孩子能健康茁壯嗎?現在得自閉癥的孩子是一茬一茬的。”
有趣的是,最近很多網站推出諸如“培養快樂女孩的100個建議”、“培養快樂男孩的100個建議”一類的專題,貌似是送給孩子們的快樂秘籍。但孩子們的快樂真沒那么復雜。(點評人 汪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