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在峰峰車站附近的一家網吧里,兩對焦急的父母終于找到了他們各自失蹤22天之久的兒子小宇(化名)與浩浩(化名)。兩個14歲的初二男生,經歷20余天的流浪生活,毫無疑問,今年這個春節必定在他們的成長中留下深刻烙印。
網吧的流浪生涯
據小宇媽媽李女士回憶,兒子是1月30日寒假當天的晚飯后不見的,“他說去找同學打籃球,我囑咐他早點回家……”可直到晚上11時,小宇仍未歸家。后來,李女士從兒子同學那里得知,小宇和一個叫浩浩的同學去了網吧。之后的數天里,小宇父母和浩浩父母跑遍了市內各個網吧,均未見到他們的身影。
網絡上,小宇的QQ號偶爾會在不同時段亮起,并常常顯示“游戲中”的狀態,抓住這個時機,李女士想盡辦法套出兒子下落,但一問他在哪,QQ號馬上顯示下線狀態。
李女士表示,小宇非常聰明但是有點“淘”,從小他要什么給什么,家里人很少責備他。而浩浩的爸爸楊先生告訴記者,浩浩愛好很廣泛,象棋、羽毛球、乒乓球都很喜歡。但最近這一兩年,他突然喜歡上網。他曾嚇唬兒子,如果不好好學習下學期就別上學了,誰知兒子就留下一張“我出去打工,會在必要的時候回來”的字條走人了。
找了二十來天,家長們終于從孩子另一個同學處得知,浩浩曾經向其借錢說要去峰峰。1月21日,兩個家庭一起出動,很快在峰峰礦區車站附近的一家大型網吧內,看到了他們日思夜想的寶貝兒子。此時,據兩人離開家已過去整整22天。
記者聯系到兩個少年,“這些天過得開心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倔強的小宇很干脆地答道:“不開心。”“為什么?”“吃不飽。”接著他不耐煩地說:“別問了,我只說一遍,我知道錯了,以后不出去了,懂了沒。”
內向的浩浩講述了他們這些天的特殊經歷。據浩浩稱,當天他覺得“心情不好”,找了幾個同學去叢臺公園玩,后來小宇也來了,兩人一商量決定“出去玩幾天”。他們倆先在一個父母出差的同學家待了幾天,后來怕父母找到就坐火車去了峰峰。下了車,兩人就進了一家大型網吧,身上的幾元錢用光后,活潑的小宇和網管儼然成了熟人,所以兩人繼續留在網吧里。餓了,吃盒飯或方便面;渴了,給網管要些熱水;困了,就睡在網吧的沙發上。運氣好,遇到玩通宵的上了一半去睡覺,他們就趕緊去接上。偶爾,他們也出去逛逛街、透透氣。大年三十,網管的家人來送飯,他和小宇也跟著蹭了些年夜飯。大年初二浩浩想回家,可身上只夠買一張火車票的3元錢最后卻變成了兩人的食物。
“沒有考試和作業,上網感覺很輕松。”浩浩告訴記者,這次經歷是不愉快的,“有點后悔,以后不會出去了”,他不希望老師知道這件事,目前會把假期作業趕緊完成。
“癮”從何來
今年2月份,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發布2009年《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城市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的14.1%,人數約為2404.2萬人,是2005年、2007年的將近2倍。報告中特別指出,網癮青少年以“網絡游戲成癮者”居多,而網癮青少年比非網癮青少年受到的家庭管教更嚴厲,所獲得的鼓勵和安慰更少。
心理專家認為青少年沉迷網絡,主要有孩子自身、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青少年身心發育尚不夠成熟,對外界的誘惑往往難以抵御。趣味性強的網絡游戲,層出不窮的新鮮資訊,暢所欲言的聊天平臺,都對他們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在競爭激烈、壓力重重、處處被管制的現實生活里,網絡無疑成為了他們一個宣泄的途徑。
其次,長輩的溺愛、生活環境的閉塞,導致孩子心理脆弱,一受打擊極易逃避現實。而缺乏溝通、家庭變故,也會將孩子逼向校外。判斷能力與認知能力都亟待提高的這些孩子們,在缺乏有效的引導與矯正下,其直接后果就是成為網癮少年。此外,社會也并未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足夠積極、健康向上的環境。
呼吁多方努力
讓孩子們遠離網吧,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多方努力。
專家表示,家長、老師和孩子建立親密交流的關系,對防止孩子掉入網癮泥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師長應多與孩子溝通,及時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另外,把孩子們的興趣引到現實中來,讓他們親身體驗到成長的樂趣與責任,加大素質教育的力度,切實轉變教學中的課堂觀念。除了家庭與學校的努力,社會有關部門也應承擔起監管的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