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前任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曾經遭遇過一次“張冠李戴”的事情:自己明明是成都一所普通中學——成都十三中的畢業生,可當地的媒體卻問也不問,想當然地認為他是成都最好的中學——成都七中的畢業生,并且讓這一錯誤說法見諸報端。公眾也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對此朱清時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從來不為自己曾就讀的中學感到不好意思,媒體,甚至公眾為什么一定要讓自己畢業于名校呢?實際上,成都十三中這所中學盡管普通,卻培養出兩名中科院院士:63屆的畢業生朱清時和64屆的畢業生陳霖。
“當今社會的心態有些浮躁,好像只有名校出來的學生才能成才。”朱清時不認可這種說法,“名校容易出人才,主要是因為它們集中了最優秀的教師與學生,這一點其他學校不可比。如果各類教師和學生都公平地分布在所有學校,則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實最不利于出人才。”
朱清時感慨:名校的高分壓力使得很多優秀的人才被扼殺了。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很多學生非名牌大學不上。在現行的高考體制下,要上名牌大學一定要有高分。有時,幾分之差,就會把一個優秀的學生從重點大學甩到地方的非重點大學。
已故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曾給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題詞:不要考100分。這讓很多家長不理解: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滿分啊?朱清時理解陳先生這句話的含義是,少年班的學生做學問,掌握精髓要義,考個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為了考100分在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
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所有的學生。朱清時用種地過度施肥來形象地解釋這多得的一二十分。他記得自己小時候,農民種地不施化肥,畝產四五百斤。后來施化肥,畝產提高到五六百斤。施過兩三遍化肥后,田地的畝產就很難再提高上去了。而且,因為過度施肥,土壤板結,也不能種稻子了。“四川最好的水稻畝產五百斤就差不多了,施化肥短期可以增產一二百斤,但是長期下來,那土壤就要弄壞了。”
1963年,朱清時考入中科大時,分數并不算高,460多分。其中,最高分是數學,考了93分,物理79分。而現在高考的普通重點線都比朱清時的分數高,這讓他很感慨。那時的高考沒有過度“施肥”:朱清時中學上完課復習了一個月就高考了。“那時復習也沒有像現在這么緊張,大家都沒有去訓練如何應付考試,自然而然地考了460多分。”
“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們要多做練習,要多學幾個星期。等他們長大后,當初多得的這一二十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壞作用。”朱清時說,“不要為了這一二十分,摧殘了孩子的創新能力,浪費聰明才智,讓人格、品德扭曲僵化,讓他們淪為考試的機器。”
朱清時說:“1957年我上初中時,政府要中學按就近的區域招生,各種學習成績的學生都進了同一所學校。而且優秀教師都服從上級分配,每所中學都有,那時的中學教育狀況有利于人才培養。后來教育卻走上了越來越功利的道路,各級領導急于出人才,讓優秀教師和學生都集中在少數重點中學,結果卻在整體上阻礙了人才涌現。這個教訓值得深思。”本報記者 原春琳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