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7月,又到了大學畢業生離校的日子。除了常規的照畢業照、吃畢業大餐外,大學生們紛紛以獨特的方式紀念四年的流光溢彩:環校以“畢業叫”的方式大喊“我愛你”;開辟畢業祝福網站盡訴心中情;更有男生為女生大擺心形蠟燭陣發動溫情攻勢……當代大學生們不甘寂寞“悄悄”地離開,希望在喧鬧當中為校園生活畫上句號。
(6月28日《信息時報》)
大學畢業,意味著圓滿完成學業,從此開始新生活。這無疑是值得祝賀的,畢業生自己也理應為之感到喜悅和自豪。但從一醉方休、抱頭痛哭這些畢業前的“傳統項目”,到如今大學生們畢業前的“喧鬧狂歡”來看,在畢業生們眼里,“畢業”凝結了太多復雜的情緒———除了收獲的喜悅,更有憂傷、失落、困惑、期待和迷茫。
實際上,這種五味雜陳的畢業心情,在四十年前的美國影片《畢業生》中便有過入木三分的刻畫。影片中,剛剛走出校園的男主角在生活和愛情面前茫然無措。那兩首被廣為傳唱的主題曲《寂靜之聲》和《斯卡特堡集市》,也無不被淺淺愁緒所浸染。畢業生,其實也是一個帶有些許感傷意味的名詞。這感傷不僅來自于四年同窗一朝散的離愁別緒,更是因為他們未涉世事,在終于要獨自面對生活、面對社會時難免產生無助之感。
畢業狂歡的喧鬧,掩蓋不了畢業生們心中的迷茫。從單純的同窗友誼,到復雜的職場關系;從犯了錯也可以被原諒的學生,到必須獨當一面的員工;從靠勤工儉學的幾百塊收入就可以養活自己,到必須以微薄的月薪迎戰高昂的房價,他們面臨的落差是巨大的。更何況,在畢業前夕,他們剛剛遭遇了求職的艱難,他們也可能剛剛經歷了“畢業即失戀”的痛苦。因為想暫時忘記這一切,他們才會含著眼淚狂歡;因為從此要被當作“大人”看待,他們才會盡情展露最后的“孩子氣”;因為要抓住最后一縷純真的美好,他們才會大聲說出“我愛你”;因為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不知道將面臨怎樣的挫折,他們才會特別真誠地互道珍重———這一聲“珍重”,其實很沉重。
而從現實來看,畢業生在從校園到社會的轉向過程中,所得到的幫助還遠遠不夠。因此,對于這些畢業生的個性之舉,我們不能僅僅以獵奇的眼光去看待,更應看到他們的迷茫無援,更應多給他們一些心理上的關懷和實際經驗上的幫助,引導他們以積極、踏實的態度直面生活中的困難和壓力,發現成長、成熟的快樂。哪怕是一點幫助和指引,都可能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超乎想象的作用。而他們在初入社會時所受的待遇,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畢竟就像《畢業歌》里唱的那樣,他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就是社會的棟梁。他們的人生觀,他們為人處世的方式,對整個社會的意義也一定是巨大的。(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