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區百年實驗打工子弟學校1400多名學生,至今沒有一個辦了可享受兩折優惠的學生公交卡。而類似情況,在北京其他300多所打工子弟學校情況都差不多。而公交方面的解釋是,按政府相關規定,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沒有資格辦卡(據4月23日《中國青年報》)。
公交低價施惠于民,這是一個讓北京獲得無數贊譽的好政策,然而,如果沒有報道,大概人們不會知道,全市十幾萬打工子弟竟然會被排斥在公交福利之外。
按照教育部門的解釋,打工子弟之所以不能辦卡,學籍是一大“技術障礙”——北京學生公交卡與電子學籍卡必須捆綁使用,沒有獲得辦學資格的239所打工子弟學校因此失去了辦卡資格。不過,現實中許多已獲辦學資格的學校也不能辦,它們中有的是因為學校軟硬件條件匱乏,無力為學生注冊電子學籍,有的是因為學生學籍難以并入統一的學籍系統。一言概之,由于辦學生公交卡牽涉教育部門與公交部門的協作,造成打工子弟學校學生權利被虛置。
很明顯,所謂“技術障礙”的背后有人為原因主導,完全可以努力排除之。鑒于打工子弟學校的特殊情況,可不可以做一些變通,實現學生的公交福利?追根究底,這仍然是一個以管理為本,還是以權利至上的問題。這說明,我們的有些政府部門,對于打工子弟的權利,存在著一種輕忽的態度,它們沒能主動肩負起責任,推動教育平權,有效防止打工子弟淪為“二等公民”。
國外有人曾這樣形容現代都市:老年人的墳墓、青年人的戰場、兒童的天堂。這個比喻在批判現代城市文明的弊病同時,也告訴我們,盡管現代城市文明有著種種缺陷,但對于兒童而言,這些不利不該影響他們,兒童永遠是一個城市極致關懷的對象,城市的所有資源、所有政策,都必須體現兒童優先,不論這個兒童來自于何地。也正因如此,人們看到,在國外一些城市,即使是外國籍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和本城孩子一樣的基本福利:免費教育、免費校車、免費午餐、免費醫療、免費旅游……
讓打工子弟用上學生公交卡,對于一個推行公交優先而投入大量財政補貼的城市政府來說,只是個很小的的負擔。更何況,這十幾萬學生父母都是城市的納稅人,當地政府理應提供公共服務。因此,不管是打工子弟就近入學,還是學生公交卡以及兒童醫保,這其實應是他們不可剝奪的權利,政府滿足外來兒童所想所需,也是不可推卸的義務,而絕非或有或無的額外恩惠。當尊重納稅人、服務納稅人的施政思維在各級政府都得到確立,那么類似十幾萬打工子弟被排斥于公交福利外的事情便不會發生。
北京這些年來高速發展,各個領域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但一些有關外來人口的公共政策,卻為戶籍問題所累難以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許這些問題沉疴難返,一時間難以全盤解決,但優先保障孩子可以先做到。讓外來孩子享有與城市孩子同等之權利,讓城市成為所有孩子的快樂天堂,這不該只是一個群體的遙遠夢想,而應成為政府莊嚴的承諾和實實在在的行動。(韓涵 北京 媒體從業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