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太陽底下再沒有比教師更優越的職業。”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征求意見稿)》在社會上進行討論。其中備受關注并且多方爭議的是“保護學生安全”一句。而沸沸揚揚的“范跑跑”事件,把為人、為師之德又一次抬到了風口浪尖。對于教師的精神與天職這樣一個平時似乎不成問題的問題,如今則成了一個“非常問題”。
筆者認為,由此引發的討論,至少是在兩個層面展開的。
一是教師要不要保護學生的安全,他或她能不能夠保護,這是一個對教師職責的認識問題,涉及教師的職責設定,而設定的背后則是深層的教育理念。只要通過討論,這個問題還是較易取得共識的。
中小學教師,面對的是未成年人,處在成長中的孩子們,常難以擁有成人那樣的判斷與處置能力,教師當然要成為他們校園甚至社會生活中的引領者、組織者。教育不僅是教主要科目的知識,也應有生命安全、生命價值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熱愛生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升人的生命意義與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懷生命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價值,教師當然要“保護學生安全”。如果教師連學生的生命都漠視,“生命不保,談何教育?”所以,教書育人、全員育人、管理育人中都應體現生命意識,學校平時要進行生命教育,各類課程都盡可能予以體現,在校園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也應有提高生存技能的鍛煉,如逃生演習,讓教師有備,學生有備。
教育是知識的演習與掌握,這里的知識,不只是講解知識,也要帶他們實踐,是幫助他們成長成才。事實上,他們也是極為需要教師的幫助的。比如范美忠班上的學生就對他說:“我們一開始沒反應過來,只看你一溜煙就跑得沒影了,等反應過來我們都嚇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劇烈地震平息的時候我們才出來!老師,你怎么不把我們帶出來才走啊?”正因為這個原因,民航班機上,機組人員不備降落傘,就是要讓機組與乘客風雨同舟。很難想象人們會允許機長跳傘,任客機上的生命隨飛機隨便飄墜。《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征求意見稿)》提出教師要“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和義務”。這里的“保護學生安全”,應當理解為“盡可能地保護學生安全”,說的就是要在觀念上重視、行動上作為、技能上鍛煉。
由此引出的第二個問題是崇高與無恥之爭,這方面對立的聲音反映的是教師的德性問題。這要復雜得多。
它涉及人性的善與惡、人的自然本性與社會角色問題。之所以出現了臨陣先跑的現象,如其所言,確實是本能的反應。但人不能只遵從本能行事。教育是使教育對象社會化。根據亞當·斯密理論,孤僻、冷漠的人沒有完成社會化。中小學校(通過教師)是學生社會化的最重要的渠道。公共選擇理論就提出個人理性不能簡單地套用為社會的理性,囚徒悖論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夸美紐斯說:“令人憎惡的自私自利的惡是我們的天性中所固有的,因此,人人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幸福,腦子從不想到別人。這是人生紊亂的最大根源,因為人人只顧自己的事情,忽視共同的福利。我們必須盡力把人生的真正目標教給青年。”教師與學生不是簡單的個體與個體的匯聚,師生是一種照料的責任。
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輸,還是價值觀的塑造。學校培養的人不只是妙手著文章,還要鐵肩擔道義,學校不只是知識的殿堂,還應是品德的高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里的“傳道”,不只是傳課堂課本之道,不只是知識之道,還有為人之道、處事之道,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道;此處“授業”,不只是課業,也有人生之大業;此處之“解惑”,也不只是講解數學難題,還需要培養人文精神、人文情懷、心理疏導來解除價值之惑、人生之惑,亦師亦友。因此,教師有一項特殊的天職,需要有專門的規范促進他們的職業活動,教師擔負著百年樹人的職責,應當是社會中的精英,只有道德卓越的優秀人物才能擔當此任。
道德如何塑造?“除了有道德的人,任何人都不能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教育是一門科學,當教育規則被運行時,它所帶有的價值觀也隨之而來。“當師之務,在于勝理,在于行義。”當一個人接受了教師的職責,他就接受了超越普通公民的德性去尋求高尚的責任。這是一個在當代自由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能夠通過德性追求幸福之所在。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崇尚的是理想中的高尚者:“它是最聰明的頭腦和最善良的心靈的聯結,是最完美的智慧和最完美的德性的結合。”正如我國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所規定的,教師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養和業務素質”。如此才能實現教育的目標,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去努力,其中高尚的師德就是重要的一維。 (高國希/上海市倫理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教授)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