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一位在大學讀工科的朋友聊天,發現其談吐間依然離不開當年對文學的無比向往。她說:“高中時,理科班桌子上只擺輔導書和模擬試卷是天經地義的事,很少有人看文學書,沒工夫或是看不懂。我從題海里探出頭后最大的滿足就是偷偷看一眼詩集,然后閉上眼回味片刻。”
我現在在北京的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二,去年6月,就經歷了被稱為“人生首次重大抉擇”的文理分科。
一個強烈的感覺是:生生剝離文理科的這一制度,人為地斷送了很多人“心底的夢”。
當時分科,學生可以劃為三派:毫不猶豫學理的,不假思索選文的,以及徘徊不定最后遵從父母之命攻讀理科的。老實說,我反感這種硬讓你做出的抉擇,好比讓你選是砍掉左手還是右手。在權衡了所謂“競爭優勢”和傾向性后,我將命運“托付”給了文科。
我走進文科班的第一天,看見前方的女生竟然是初中時大家公認的“生物達人”,還發覺那個口若懸河,三句話不離亞當·斯密的“眼鏡男”竟然選擇“堅守”在隔壁理科班。這些都讓我大為驚訝,因為在我看來他們放棄了各自的追求和特長,太遺憾了。
也許,現在有的文科生同時對自然科學抱有濃厚興趣,而理科生中醉心于歷史的故紙堆或鐘情唐詩宋詞意境的也不在少數,可在“素質教育為表,應試教育為里”的教育大環境里,在千軍萬馬奮不顧身搶過高考的獨木橋時,哪來的“兼容并包”?像我前面提到那位朋友就會因此產生“犯罪感”,畢竟那些不會出現在高考750分范疇內的知識領域,對于多數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我作為一名高二文科生,和絕大多數同學一樣,平日所學多用來應付無休止的考試,當我讀到一篇詩詞,首先不是去欣賞語言文字的魅力,而是思考碰到考試時我回答哪些角度的知識點才能得分。理科生平日里怕是更為辛苦。現實所逼,我們怎會有精力同時投入到文理九科的攻讀當中?在高考嚴酷的制度下,我們自由發展的空間被擠壓得幾乎不存在,“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不流失才怪。魯迅這樣的文理全才現今又有多少呢?悲觀啊!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行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才是“殘缺”的。
在高中,理科生多半在史地會考前才會抱著書本猛啃,文科生則會選擇物理化學課這樣的“好時間”補上一覺。我常見老師在課上拿一些理科學生“妙趣橫生”的考卷給我們“提神”。譬如有次歷史課的模擬考,其中一題要求寫出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某女抓耳撓腮后寫下“領導了百團大戰”。還有同學認為“我國古代經濟政策是重商抑農”。一男生在試卷上寫道:“《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了!”而回答“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怎樣建立的”,一人答曰:“慢慢建立的。”當然文科生也偶爾會冒出如“聚苯”這樣的名詞讓理科生捧腹大笑。
這些荒唐的答案讓我們在枯燥乏味的學習之余感受到了某種樂趣,但也體現了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正如很多人認為的,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體素質,導致了我國人才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的剝離。所以,社會上常見一些一旦跳離自己專業圈子就 “一無是處”的“人才”,他們連起碼的“常識”都不知曉。
盡管很多人支持取消文理分科,但在我們同學當中卻沒有多少人會這樣認為。原因很簡單:現在直接取消分科無疑是給我們“加負”,還不如分科,眼光狹窄也就罷了。一個高三同學對我說,現在他們學六科要求每天一科盡量保持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那要是文理一起考,我們還睡不睡覺了?”
我是堅決支持文理不分科的,但前提是必須進行課程改革,推動高考制度的變革,真正改變分數決定一切的現狀。當這種真正意義上的變革實現時,我們這代人或許早已奮斗在工作崗位了,但我依然為此鼓掌喝彩。倪越(高二)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