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選擇到殯葬行業就業的事情早幾年就有了,今年更不稀罕。昨日,“東方網”報道了上海殯葬行業招聘會的盛況,說招聘現場“人山人海”,求職者排起了幾百米的長隊。一些大學還專門租賃大巴送學生前去競爭那395個崗位。一位求職者說:“我一點也沒覺得干這一行有什么不好或者晦氣……我發現相比其他單位,今天的這些單位待遇更高、崗位也更穩定,發展的空間也挺大的。”
應聘者之所以選擇殯葬行業就業,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待遇比較好,第二是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第三是沒有什么心理障礙。這的確是擇業的三個基本條件。對于擇業而言,一份工作如果待遇太低,又沒有持續發展的空間,基本上沒有什么吸引力,即使暫時選擇了,最終也會跳槽。如果待遇暫時不高,但前景可觀,是擇業者愿意考慮的。如果待遇暫時較高,但沒有為個人潛能發展留下空間,跳槽也是遲早的事情。殯葬業符合了前面兩個條件。最難的是第三個條件:沒有心理障礙,感覺良好。這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心理上的坎兒。好在現在的年輕人并不計較,認為干任何一種“革命工作”都光榮。
為什么至今還有一些人對這一行業有偏見呢?這是一種舊的心理慣性在作怪。特別是廣東人,不喜歡“死”字,甚至不喜歡“4”這個與“死”諧音的數字。對“死”(4)避之不及,以為這樣就能夠逃避死亡。這是一種原始人的心理遺存。鄉土社會其實并不害怕與“死人”接觸,他們不但在家里設靈堂、設祭祀用的牌位,并通過各種節日去記掛死去的人,與他默默交流,仿佛他還生活在自己周圍一樣,并且祈禱得到逝者的保佑。但是,這僅僅局限在自己家族逝去的人。鄉土社會害怕和忌諱的是陌生人或“陌生鬼”,怕受到傷害。當然也忌諱那些與“死人”接觸的人。這種將家族以外的人和“鬼”都視為敵人,將自己家族的人和“鬼”都視為朋友的心理,在鄉土社會源遠流長。當然也包括對從事葬喪業的人的忌諱和敵視。正是這種忌諱和敵視,給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帶來心理壓力。
現代社會,尤其是大城市,是一個陌生人聚集的地方。大城市的公共空間(消費場所、娛樂場所、休閑場所),為陌生人(而不是熟人)的交流提供了支持。人們脫離了鄉村社會那種狹小的交往空間和思維慣性。人與人之間不是通過血緣關系聯系在一起,而是通過社會分工聯系在一起。對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通過貨幣形式,以及借助于貨幣的消費形式來實現的,而不是通過某種榮譽來實現。
可見,對殯葬行業的忌諱,完全是一種舊的心理習慣。而今天年輕一代心理感受的改變,愿意選擇去殯葬行業工作,與其說是他們的“覺悟”高了,不如說是現代城市文化的興起,破壞了那種古老的忌諱心理誕生的社會基礎。同一座城市、一個社區,乃至一個樓層的居民,大多并不相識。你究竟在什么地方工作?是“高貴”的職業還是“ 下賤”的職業?既不重要、也沒人關心。重要的是,你的工作是否為社會和市場所需要,由此來決定你是否有價值。(馬 統)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