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奧數”停賽了;2008年,“華杯賽”被叫停了;2009年,“希望杯”冒出來了。雖然這場由民間組織的數學賽事在賽前沒有作任何正式的宣傳,教育部門甚至禁止學校組織學生集體參賽,但依然有這么多的孩子在為此“奔忙”。
這其中有幾個孩子是心甘情愿來學奧數的?比例其實很小;又有幾位家長是心甘情愿送孩子來學奧數的?比例一樣很小。大多數家長可能只是出于無奈,希望孩子坐上名校的直通車,希望孩子別輸在起跑線上。
近年來,面對升學壓力,各地興起“奧數班”,許多中小學生天天奮戰在數學“題海”中。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我國中學生獲得的金牌總數常常高居榜首,是名副其實的數學“奧賽”第一大國。
然而,有識之士卻因此為我國數學研究的前途捏著一把汗。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坦言,中國數學研究水平與世界水平“有相當的距離,尤其是在前沿領域”。而有“數學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茨獎得主丘成桐更直言“差得還很遠”。
筆者從浙大等著名高校獲得的最新信息很能說明問題:浙大今后將不再提前錄取奧賽獲獎的學生,原因就在于,之前招收的那些奧賽獲獎學生,最后真正能潛心研究、在相關領域取得成績的人并不多。
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孫云曉曾說過一句“狠”話:“奧數,是一個讓大部分孩子證明自己是傻瓜的課程。”只有極少數的孩子能在奧數競賽中出類拔萃,而大多數的孩子只能擔當陪讀的角色,并不是說獲獎的孩子就比別的孩子優秀,只能說,他們可能更有數學天賦。
一邊是各類競賽屢屢被叫停,一邊是家長們仍把這些競賽當作進入民辦中學的“敲門磚”。這是個很奇怪的社會現象。如此怪象還在不斷加劇:家長恨奧數、院士批奧數、學生怕奧數、輿論罵奧數,但奧數班在經歷無數次叫停后又改頭換面,照樣活得好好的。
“奧數熱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后果。”盡管教育部門明確規定不準將奧數成績與升學掛鉤,可事實上各名校在招生時仍然會暗中將兩者聯系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面對一些示范校、重點學校占據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情況下,大多數家長不可能超脫。
當然,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在現實的情況下,“奧數”被叫停了,“后奧數”們還會卷土重來,與其寄希望于“游戲規則”的改變,家長們還不如先轉變自己的觀念,因為對孩子的步步緊逼,最終只會挫傷他們的求知欲望和發展潛力。為了贏最初的100米而輸掉整場比賽,相信沒有人愿意看到這樣的結果。還是那句話,孩子的成長是一場萬米賽跑,家長們不妨把眼光放遠一點,因為即使一路過關斬將考進了名牌大學,那也并不意味著孩子將來都能步步領先、終身領先。評論員 金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