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在武漢某重點高校生命科學學院直接讀博的機會,對于潘華(化名)來說,并不是一件開心且幸運的事。“我中途退學了,所以現在我仍然只有本科文憑”。
2002年,潘華考上研究生,2004年轉博,2005年夏退學。碩博連讀期間退學,意味著他也丟掉了碩士文憑。
回想起當初的考研動機,潘華說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本科畢業,工作不好找,繼續讀書可以緩解當時的壓力”。
但近3年的研究生生活沒能給他增添更多的就業籌碼,退學前,他用本科文憑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他的退學理由很簡單:想做的課題做不了,導師安排的課題又沒有興趣,畢業困難,還不如趕快找到工作。
據了解,目前研究生作出退學舉動的大多是在找到工作、獲得出國機會或考上更好的學校、決定自主創業后。聊起退學原因多數是基于綜合權衡理想與現實后的結果。
“當理想遭遇現實時,你只能選其一。”杭州某高校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研二學生余嚴(化名)說道,他有一段時間很想退學,因為他覺得本科就業難,考研究生難,考上研究生后找工作同樣難,如果沒有堅定的學術信仰,讀研真的很痛苦。
2005年,清華大學博士生王垠向清華大學寫下了近萬字的退學申請。退學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不認同學校的博士生培養模式,二是不愿充當導師掙錢的工具。同樣,選擇退學的研究生們大多表現出了對學術環境和培養制度的不滿。他們中有人對導師不滿,“導師官職頭銜太多了”。潘華認為導師忙著處理行政事務,根本沒有時間理會弟子。
也有學生講述自己“退學之惑”時質疑導師的學術水平。一名碩士生表示,自己在一所以文科為主的學校讀“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導師沒有什么項目,上課也沒有多少水平,讓他和同學都感覺好痛苦。
退學的研究生也表示對高校學術氛圍不滿。潘華說,能否申請到一個好課題,更多的要看導師有沒有社交能力,而不是只看導師的科研水平。申請到課題的導師變成了老板,弟子成了打工仔,學術殿堂也就成了賺錢的地方。而一起做實驗的同學不是在為找工作郁悶,就是為實驗沒結果而煩惱,整天焦躁不安,身在學營,心在“錢”途,根本無心搞研究。
他們認為,擴招使研究生培養制度出現了問題。
潘華則覺得現在研究生培養是在“大躍進”,批量化的生產使得研究生在人才市場上已經不具有太多優勢,但又因擁有較高學歷而不肯降低對工作單位的高要求。于是高文憑反而成了一種找工作時的負擔。
而北大在公布近期教育研究成果時指出,在研究生教育現狀調查中,有56.9%的碩士生導師和47.8%的博士生導師認為研究生質量在下降。
北京某高校一位碩士生表示,在自己導師所帶的8名弟子中,真正對學術研究感興趣的只有兩名。
中國政法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博士生導師郭世佑教授在分析研究生退學的原因時說,博導每年在增,博士生不斷擴招,兩者的質量都成問題;師資與資料條件明顯不夠的單位還在不斷跑點;高校的功利性評價體系還在誤導導師只去經營科研的自留地,甚至把學生當雇工;有的學校還要求學生發表所謂刊物“級別”很高的論文,以為這就能確保培養“出口”的質量;某些專業的就業前景又未必樂觀。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有的博士生就只好以退為進了。(張光杰 、葉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