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這句話如今在大學校園的單身女碩士生、女博士生中頗為流行,而對于工科的女博士則更加意味深長。
歷經十余載寒窗苦讀,隨著個人研究領域越來越細化,工科女博士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從實驗室到宿舍,生活相對單一,交友范圍也越來越窄,同時,學業、就業的壓力也讓她們很少有時間考慮個人問題,感情歸宿由此成了難題。
“其實我的要求并不高,一要有內涵,二要對我好,三要有一定經濟能力,相貌身高都無所謂……”記者采訪中,幾乎所有工科女博士的擇偶標準都只有這并不高的幾條。
來自婚介公司的調查統計可能會讓她們“很受傷”——“鉆石王老五”相對更喜歡“年輕漂亮,有點文化素養,但未必太高,必要時要會撒點嬌”的女孩。
“滅絕師太(女博士)、李莫愁(女碩士)當然沒有黃蓉(本科生)和小龍女(專科生)可愛”,一名接受采訪的男博士坦言,自己不會找個工科女博士,“女孩子還是感性一點、浪漫一點更可愛,博士的邏輯思維本身就高深,更何況前面還加個工科,一聽就感覺少了生活情趣!”
記者在武漢地區多所高校采訪了解到,工科女博士最看重“嫁對郎”,為了避免遭遇“戀愛歧視”,不少女博士選擇讀博以前解決個人問題。在張靜看來,目前社會比較浮躁,女生選擇讀博充滿風險,“萬一博士讀完,男友也找不到,那就慘了。”
就業之困:年齡和性別成了過不去的坎兒
越是臨近博士畢業,小王感覺越來越迷茫。
“選擇讀博就是想多學點知識,以后求職更有底氣。”小王2006年被保送華中科大讀研,一年后跳級讀博,這是讓很多人眼紅的事情,可慢慢地,小王高興不起來了:未來去哪兒呢?
小王說,最初設想是到企業做技術研發,但企業一般不愿為博士這樣的高學歷者支付高薪酬;到高校當老師或進研究機構,是大多數博士生的首選甚至惟一選擇,然而在經歷大規模擴招后,本科生規模已基本達到峰值,高校是按照學生數量來配比師資,現在的需求已經不如前幾年了。
而一個大的背景是,我國博士教育規模近年來快速擴張,2007年中國培養的博士人數已超過5萬人。而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國的科研單位、大學機構無法承載消化如此多的博士。
男博士找工作都不易,女博士就更難了,而工科女博士則是難上加難。因為相對文科女博士而言,工科女博士就業有著更多掣肘。
說起求職的經歷,北京一所“985”高校材料性能方向的應屆博士畢業生屈文娟滿肚子苦水,今年畢業生工作難找,可沒想到博士研究生畢業了,求職砝碼反而更弱了。“雖然前幾屆畢業生都說,找工作女博士PK男碩士,女碩士PK本科男,真到了自己找工作,才知道其中的無奈。”
屈文娟簡歷中的研究成果一欄滿滿當當,各種證書十分齊全,溝通能力也很不錯,在一般人看來,她找工作應該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可是,走過了就業的“金九銀十”,年前的沖刺也過去了,屈文娟至今仍然沒有找到東家。
幾周前,屈文娟去一家央企研究機構應聘。幾輪筆試都通過了,她的導師在內業頗有聲望,出于對學生的關心,還專門打電話拜托該單位負責人,可屈文娟前幾天突然接到那家研究機構的電話,說今年的招人計劃取消了。
屈文娟通過多方側面打聽,才了解到,原來該單位想招一名男博士,但屈文娟筆試成績第一,而且又有人打招呼,錄取別人說不過去,干脆今年就不招了。屈文娟失去了幾乎已經到手的工作。
“社會上和我們差不多年紀的,一般都有工作經驗,求職比我們有優勢。本科剛畢業生雖然和我們一樣沒經驗,但有年齡優勢。我們難道真是名副其實的‘校園剩女’?”
屈文娟說,很多次應聘失利,不是因為專業不好,也不是能力不強,而是用人單位認為她近兩年就會結婚生子——工科做科研,不同于文科的書齋式研究,更多需要四處調研、做實驗,挺個大肚子或者拖兒帶女肯定不方便。
“單位有單位的現實,畢竟新員工前三年正是勤勤懇懇四處干活的時候,大四女生入職后可以全心工作幾年,但女博士畢業時已28歲左右,正是生育、哺乳的高峰年齡,幾年內都沒法出差做實驗完成研究項目。”日前在武漢市洪山體育館舉行的研究生專場招聘會上,一家央企招聘人員坦言,招收正處于生育年齡的工科女博士,單位會更慎重考慮。(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記者 雷宇 實習生 黃偉 朱娟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