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1/3學校進行禁欲教育
美國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傳授生育、兩性差異、個人衛生、性道德等知識。初中階段講生育過程、性成熟、性約束等知識。進入高中時期講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戀、性病、賣淫現象、性變態等知識,并向學生發避孕套。凡綜合性大學都有社會學系,凡有社會學系的都開設有關“性教育”的課。
最近10年里,有1/3的學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將性行為推遲到婚后,并會告訴學生實行安全性行為的做法。有一些學校會提供在何處可獲得控制生育器具(45%)或如何使用避孕套(39%)的資訊。在美國某地鐵車廂里曾有一則廣告,提醒中學生使用避孕套。畫面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少男少女,題詞很醒目:“Ifyoudo,doitright!(如果你要做,就要做得正確)盡管少女早孕在美國現象很普遍,但較過去,通過采取一定措施后,早孕人數已急劇減少,F在已在全美14個城市32所公立學校中建立性咨詢室。在咨詢室里,主持回答咨詢的也是孩子。其內容對教師和父母都保密。不管怎樣,美國絕不讓青少年處于一種無師自通的局面,以致“性無知”、“性放縱”。
瑞典 “共同生活事業”涵蓋廣泛
瑞典的性教育亦稱“避孕教育”,成為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的青春期性教育已有很長的歷史,其早期學校性教育是國際公認的青春期教育成功模式之一。
從1942年開始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進行教育,教師采用啟發式、參與式和游戲式的教學方法,內容是在小學傳授妊娠與生育知識,中學講授生理與身體機能知識,到大學則把重點放在戀愛、避孕與人際關系處理上。1966年,瑞典又嘗試通過電視實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長難以啟齒談性的局面。
瑞典自1933年開展性教育以來,教育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性病的患病率極低;20歲以下女孩子懷孕生育的情況幾乎沒有;HIV陽性率至今全國僅5132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墮胎率超低;性病和性犯罪比例也在不斷下降。
最近,在瑞典已不再使用性教育一詞,而使用“共同生活事業”一詞代替,提出了更廣泛的涵義。即不僅致力于男女之間和諧的共同生活,還包括了男性之間、女性之間的共同相處,性關系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
芬蘭 每天講故事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性教育就進入了芬蘭中小學的教學大綱,連幼兒園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圖書,一面加強性道德教育,一面從性保健出發進行性知識教育。芬蘭有本性教育書———《我們的身體》,家長可以像講《一千零一夜》那樣每天講一節,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開始了。30多年過去了,芬蘭的性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芬蘭被世界人口與發展會議樹為典范。
英國 同伴教育
英國的青少年未婚先孕的比例提高后,在專家的建議下,英國政府通過的法律規定,必須對五歲的兒童開始進行強制性性教育。英國所有公立中小學根據“國家必修課程”的具體規定來進行性教育,按不同年齡層劃分為四個階段進行不同內容的教授。
目前,在英美等國家較為流行“同伴教育”,即利用朋輩間的影響力,通過發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體,抵御來自社會的消極影響。(來源:新聞晚報;作者:倪丹丹)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