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一則新聞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學排行榜制作者武書連被指收取高校贊助,讓高校排行榜這一被人追捧的事物遭受萬眾質疑。在這個風口浪尖,本來按照慣例應該按時發布的其他幾家排行榜紛紛偃旗息鼓,希望避過這一風頭。而在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卻聯手搜狐社區發布了他們最新的大學排名,成為風波之后第一家“站”出來的國內排行榜。
焦點1
公益性vs商業性
目前全國大約有8家左右的大學排行榜,知名的有武書連版本、中國校友網版本和網大版本。這類排行榜一般都是由獨立的社會研究機構操作。由于在獲取數據、問卷調查、維持運轉、人力成本、刊登廣告等方面需要大量成本,所以這些評價結果往往都會用作商業用途,比如說出書、專家講座、宣傳等。獲利與排行名次間是否存在關聯,成為大學排行榜屢被詬病的關鍵。
當大學排行榜遭遇信任危機時,之前并不被輿論重視的公益性排行榜走進人們視線。目前,國內自稱不涉及商業經營的大學排行榜主要有4家,都是依托大學所屬研究機構進行的,依靠課題組的科研經費運營。其中,上海交大的排行榜研究的是世界大學的學術排名;浙江大學的排行榜主要是在學校內部資料中使用,很少對外公布;武漢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主要致力國內高校的排名,但是武大的版本已經近兩年沒有露面。
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沈健稱,人大版排行榜是大學評價研究的副產品,并不是專門為排行榜而做排行榜。他們的排行榜幾乎是“零成本”,因為所使用的數據完全是公開的,主要來自于教育部官方以及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等機構的數據。排行名次主要是展示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無意對排行榜進行商業運作,更不會向學校收取任何費用,“這一點請公眾放心并請大家監督。”
焦點2
依附性vs獨立性
武書連曾表示,他是想作為獨立的、不依附于大學的社會評價機構進行大學評價。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徐小平也認為,發布者必須是有公信力的、與教育部門不沾邊的機構。而公益性的大學排行榜卻都依托于大學下的研究機構,這又引起了另外一個質疑,當排名不受經濟因素干擾時,是否會因為與所依托大學的“近親”關系和行政上的壓力,影響結果的公正性?
對此質疑,人大高教研究中心回應稱,他們所面對的對象不僅僅是幾個高校,而是全國上百所大學,不可能專門針對某所高校“量身定做”一套標準,只能說排名體系體現了課題組對一所“好大學”的理解。排名結果是通過指標數據客觀取得,并不摻雜主觀因素,“我們不可能用單位偏向的態度去對待學術問題。”
焦點3
“文”“理”之爭
人大高教研究中心表明,他們的評價體系并不是為人大設立,但人大在該榜中名列第4,遠遠高于該校在其他排行榜上的名次。與之相對應的,一些理工類院校排名卻有所下降。這一結論又該如何解釋?
對此,該中心教育研究科科長舒穎崗指出,榜內很多文科高校的名次都有提升。這是由于,目前國內一些大學排行榜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理輕文”現象。
所以,人大版選取學科建設和科研論文作為反映辦學和科研實力的一級指標。
“也許,一貫以來一些排行榜以‘重理輕文’這種思路產生的排行結果已經對大家產生了一些思維定式,認為文科院校‘實力不濟’才榜上無名,我們只是通過客觀的排名體系和統計數據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的文科院校應該得到與理科院校同等的對待。”沈健這樣解釋道。
焦點4
重結構vs重規模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是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學生始終保持在2000人左右,卻培養了 3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這樣一所學校如果拿到中國的某些排行榜來評比的話,很可能排不進前50名。如果只強調規模,就無從真正考查到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比如在某排行榜中,一些剛剛獲得本科招生資格的專科學校僅僅因為有著龐大的學生數量,其“人才培養”得分比許多重點大學還要高。
前清華校長梅貽琦說過:“大學者,非大樓也,乃大師也。”可是當大學排行榜對學校硬件設施過分追求之時,也體現了如今大學的一種浮躁之風:片面追求擴地造樓甚至合并。
基于不同意片面對規模的追求,人大版排行榜提出了規模和結構并重的口號,在總分里,包含國家重點學科和全國學科排名兩個內容的學科建設指標,占到了40%的比重。之所以安排那么大的比重,是因為該中心認為,學科是大學組織的基本細胞,學科建設是一所大學的核心競爭力的最集中體現,其不僅是實現高質量的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的研究生創新教育的基礎,也是承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平臺。“而且這也是各個大學最關心的事。”
那規模是不是可以不考慮呢?舒穎崗認為,規模和結構同樣重要,因為規模大將給學生更好的條件和更多選擇的空間,所以在標準設定時,兩者各占50%。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