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人才市場通過對今年1—6月參加招聘會的數千名畢業生進行調查,發現2009年畢業生求職成本在大幅上升,平均花費達 2000 多元。(7月23日《中國青年報》)
北京大學“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畢業生就業”課題組2008 年公布的第三次學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2007年高校畢業生為求職花費的相關費用人均為1132元。平均求職成本由1132元漲至2000 多元,肯定讓一些家庭不堪承受。在我看來,如果求職成本由學生全部承擔對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
眾所周知,高校普遍開設有就業指導課,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今年3月,由中國就業促進會與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發起的一項調查非常有意思:在課題組回收的 19893份簡歷中,76%的簡歷沒有得到專家認可,卻有78%的學生都給自己的簡歷打了80分以上。這說明高校的就業指導課教育教學質量存在問題,筆者近年來在單位人事部門工作,一些大學生畢業簡歷著實不令人恭維,有的學生的簡歷中聯系方式都沒有留下,如何推銷自己?子不教父之過。高校難道就不應該為學生的求職承擔責任和成本嗎?
有人以為,誰消費誰應該承擔相關的成本,高校畢業生找工作,怎能不承擔一定成本。但現實是,造成高校畢業生求職難,成本增加的除了學生的原因外,還有高校的原因,如高校的專業設施不合理、 師資力量不強、 實驗設施落后、 管理混亂等影響到學生培養質量,降低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如果把所有的成本轉嫁給學生,學校能主動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嗎?大學生在報考高校、專業時,由于信息不對稱不可能對一所學校、某個專業了解得非常詳細,很少有學生對未來就業進行充分論證。相反,讓高校承擔一定的求職成本,可以調動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學術改革、管理改革的積極性。(李建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