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視應用文教學,一說是教材編選有偏向,一說是老師教學有偏向。爭論總要作結論,難道讓學生們——
語文課不教的,到英語課上學?
高中三年的語文課本里,應用文在所有課文中所占比重不到3%;同是語言教學,應用文在英語課堂上卻是“主角”——從寫請假條、寫信,到寫申請報告,語文課上不教的東西,在英語課上能學到。
本報不久前刊登《語文教學“戰略”之爭是空談?》一文(見7月9日一版),報道了中學語文教研圈內圍繞應用文教學展開的辯論,一些教育界人士讀后提出建議:都在教語言,語文老師不妨巧借“他山之石”,向“同行”英語老師討教幾招。
英語教學:強調實際應用能力
語文和英語都是中學必修課。但有個現象耐人尋味,當越來越多孩子的母語應用能力欠佳、語文教學因此受到許多批評之時,按照很多家長和學生的評價,英語課倒是相當地“活學活用”。上海市市東中學英語老師黃志濤選了一個小例子來作說明,是今年的高考英語作文題。
這道考題,讓學生給夏令營中教選修課的老師寫封申請信,要求講清自己選這門課的理由;供學生挑選的五六門選修課有園藝、烹飪等,趣味十足。考題還提示了寫信的格式。
“寫信是一種應用文寫作,但這道作文題同時考查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有話可說,又不必像語文寫作那樣,要顧及詞藻的華麗和相對復雜的文章結構。”黃志濤說,因為英語教學的整體目標清楚地指向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所以無論課本、課堂教學,還是各種聽、說、讀、寫的考試,都與教學目標靠得很緊。
語文教材:應用文是否被嚴重忽視
母語的教學與作為外語的英語教學,自然有很大區別。但出現在語文教學中的棘手難題能在英語教學中輕易化解,不能不令人思考。采訪中,不少中學語文教師告訴記者,課堂上沿襲“重文學作品分析解讀、輕語言應用能力訓練”的傳統,以及現行考試中對應用文考查過少,都與教材編選有直接關系。
二期課改后,本市普通高中使用的語文教材共6冊,但只在高二(下)的教材中,有一個應用文單元;三篇入選課文分別是《南州六月荔枝丹》、《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和《關于文學名著閱讀的調查》,應用文在高中語文課文中所占的比重不到3%。
有位中學語文老師說,《南州六月荔枝丹》雖是一篇不錯的科普文章,但其實也以文學性強取勝。這就是說,在稀少的應用文課文中,仍有一篇入選課文是“偏文學”的。而且,“與英語教材的課文相比,語文教材中的那些應用文有些老掉牙了,學生沒有太大的興趣,老師上課時也就一帶而過。”
教學誤區:拓展課程沒能有效落實
中學生母語應用能力逐步“退化”,到底該不該歸咎于語文教材編選“怠慢”了應用文?上海二期課改語文教材主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博導王鐵仙的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教材中收錄的應用文確實太少,以后應該適當增加更好的選文。”在承認現狀的同時,王鐵仙教授也指出,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欠佳,與一些語文老師對“課本”概念的誤讀有關——他們把“教課文”與“教課本”直接劃了等號。
作為教材的課本,除了課文外,還包括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學習三個板塊,其中有很多語言應用訓練的要求。王鐵仙拿高二(上)的語文課本舉例說,這一冊里的綜合學習板塊,要求學生以《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文化意蘊探究》為主題,展開一系列語言綜合應用練習,比如,要求學生閱讀說明文字,了解我國目前已經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地圖上標畫出它們所在的位置,并了解更多世界文化遺產的知識,做進一步的介紹和比較分析。
“這樣的綜合練習題很有趣味,但在語文教學中被疏忽了。”王鐵仙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一些老師過于看重納入“考點”的“課文”的教學。
按照標準,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要上基礎型課程,還要安排一定課時教拓展型課程。應用文讀寫練習,在拓展課程的課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包括自薦信、迎送辭、讀書筆記、會議紀要、調查報告、倡議書等。遺憾的是,這些內容的教學沒能有效落實。
顯然,中學語文教學正期待從“戰略”之爭演變為實際的“改良”行動。
本報記者 樊麗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