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細雨濛濛中,北京三十五中初二(5)班的教室的最后一排座位上,坐上了一位特殊的旁聽者。上課、下課的鈴聲,如平時一樣分秒不差。徐俊軍、劉麗蘋、顧芳、鈕方萍和唐旻5位老師,像平日一樣先后走進這間熟悉的教室里,講授著事后被他們認為是教學生涯中最為特殊的一堂課。
那位聽課的長者,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聽課結束,溫總理花了大約一個小時,對每節課進行了點評,還與老師們進行了座談。面對在場的各位老師,面對6天后即將迎來的第二十五個教師節,溫家寶說,“我今天聽一上午課,用這種方式表達對你們的尊敬。”
這些被總理“聽課”的老師們是如何被選中的?在那一堂普通的40分鐘課程里,他們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教師節”關懷?
王群慧:副校長
“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溫總理要來聽課的消息,我比其他老師早知道一點。”王群慧說。不過當時這一消息還處于“保密”。校長們只是告訴老師,將有“大領導”要來聽課,希望大家按照常態課的要求進行準備。對于“示范學校”三十五中來說,這類事情多了去,老師們早習以為常。
北京三十五中是個很有“傳統”的完中,86年的歷史,如今為北京市的示范高中。在北京人的評價里,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是能躋入北京“第一方陣”的,但也還算“普通”。
初二年級共有10個班,其中有兩個藝術班,一個跟北京市西城區合辦的體育班,一個共建班,一個初高中直升班。其他的5個班,包括3、4、5、6、7班,都是平行班,也就是綜合班,生源隨機分班,代表了普通義務教育的正常水平。“溫總理沒有選擇藝術班等其他5個班,而是選擇了5班,說明他最想了解普通義務教育的真實水平。”至于為什么選擇5班,王校長說,5個平行班就像5張牌,抽到哪個班就選哪個班。
“溫總理來聽課,給我們的沖擊很大,這幾天學校里一直在討論這件事。大家都表示,要在下個教師節,把一年來取得的成績,用最樸實的方式向他匯報。”王校長說,現在全體教師都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總理愛教師,我們也深愛著教師這個職業!”
徐俊軍:數學課老師
“從教近20年,這天最難忘”
3日下午,正在處理開學事宜的徐俊軍老師接到通知,說明天有領導要來聽課。學校要求,嚴格按常態課來講。也沒把此事太放心上的徐老師,像往常一樣,在學校備課到晚上7點后回家。她覺得,這樣足夠了。
等到確知來的是總理時,已是9月4日的早晨了。因為第一堂課就是數學課,徐老師有點緊張了。
8點10分,第一節課的預備鈴響起,徐老師站在講臺上,看到溫總理從教室后門輕輕走了進來,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那一刻,腦子有點空白。”直到她喊“上課”,看到總理和同學們一起起立,這才想起來,應該交代一下,這才有了那句很多人熟悉的開場白:“同學們,今天和我們一起上課的,還有一位和藹的老人。他就是我們敬愛的溫總理。”
徐老師有19年教齡,于2006年從哈爾濱市鐵路第五中學調入北京三十五中,稱得上“身經百戰”,但課堂里坐著一國的總理,這樣的經歷還是第一次。
徐老師后來聽說,溫總理來聽課前曾提了一個要求,聽課的領導不管是誰,只坐最普通的桌椅。數學課里很多內容需要寫在黑板上,總理坐在最后,他前面的學生個子很高,都超過了1米8,總理要費勁地探頭才能看到黑板內容。“這場景我永遠不會忘。”
事后徐老師才知道,溫總理能來聽5班的課,她可能還是有些“功勞”。“‘徐俊軍’這三個字很陽剛,大概總理以為在5班聽課,既有男老師,也有女老師吧。”三十五中的副校長王紅軍說起這個插曲時,忍不住大笑起來,“沒想到5位全是女將,但巾幗也不讓須眉呵。”
劉麗蘋:語文課老師
“有這么一個重視教育的氛圍,我們將竭盡全力”
接受采訪時,劉麗蘋老師已經24小時沒合眼了。5日晚上她去參加國慶演練,忙了一宿,6日早晨5點多才結束,又回了學校處理一些事。同事們說:“溫總理聽了你的課,把你激勵得都不知道困了!”劉老師卻說:“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幸福。”
家住房山區的語文老師劉麗蘋從教10年,本來是教初三的,因為有老師病了,這個學期她才開始接手初二年級。9月1日、2日的語文課,都被沖掉了,到3日,劉老師才給班上的同學上了本學期第一堂語文課。下午,聽說有領導第二天來聽課,她把教材多看了幾遍。
照以往,上課鈴未響,劉老師就會提前走進課堂做準備。不過那天,她還真不知何時走進去合適。想到那一刻的猶豫,開朗的劉麗蘋3天后還忍不住笑了。走進教室,把課件拷到電腦上,看到溫總理在最后一排和同學們討論上一節數學課的內容,同學們把總理團團圍住,高高矮矮、錯落有致,氣氛特別融洽。上課鈴響了,劉老師知道,“課堂屬于我了。”
語文課的一幕,很多人都從媒體報道里知道了。而對劉老師來說,有一幕場景最讓她感動。課后,總理利用課間來到初二組的教師辦公室,劉麗蘋注意到一個細節,總理的筆記本記了四五頁紙。“才兩節課就記了這么多,我當時非常震撼,也體會到作為一線教師的責任。”
“有這么一個重視教育的氛圍,我們教師今后將竭智盡力,用心做好工作。”這是劉麗蘋的心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