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9日電 (記者 李飛云)今年3月份,中國的科學網置頂一篇博客文章——《發生在哈佛醫學院的一起嚴重學術造假》,點擊量超過兩萬次,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和討論。文中揭示,一項重大的科學發現,竟是實驗方法缺陷所致的非特異的假象,卻能在美國迅速得到領域內同行的認可與跟進。科學網是一家實名制的網站,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浙江大學教授郭磊。近日,記者采訪了郭磊教授本人。
郭磊,在浙大攻博期間,于1998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的資助,前往哈佛醫學院留學。2000年底回中國,在浙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部任教。2002年被浙江大學聘為教授,博導。2003年中,應哈佛實驗室主任邀請,再次到哈佛醫學院進修工作,直至2008年。郭磊前后兩次在哈佛大學有七年多的留學和工作經歷。
“皇帝新裝式的美國學術造假現象”
郭磊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在他第二次在哈佛醫學院科研工作期間。他從事的是多囊腎(PKD)遺傳病的基礎研究。多囊腎是一種較常見的嚴重遺傳病。在美國,每500-1000人中就有一人罹患此病;每個病人背后就可能是一個家族,影響的人數眾多。因此,在美國,對這種病的研究非常重視。有關PKD的研究項目獲得如美國國立衛生院(NIH)等機構資助的機會也很大。2003年初,他們實驗室剛剛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發了一篇文章。文章所提的科研發現,驗證和發展了2002年中耶魯大學Rosenbaum教授實驗室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的觀點,很好地解釋了PKD基因的突變為什么會引起多囊腎等疾病。因此,這篇文章發表后在生物醫學界引起很大轟動。
坐在記者對面的郭磊平靜敘述著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最新生物醫學成果鑒定的一般方式是同樣或類似的結論由不同的實驗室相互驗證。 一個新的科研成果如果能被不同實驗室相互獨立證實,通常在較短時期內就能被界內同行認可”。因此,當時美國眾多科研小組紛紛在此方向上跟進。在很短時間內,有相似發現的文章達數十篇之多,其中不乏《自然》(Nature),《細胞》(Cell)等一流學術雜志的文章。
然而,郭磊表示,自己在其后的多次實驗驗證中,未能有效重復觀察到此種現象。哪怕用相同的實驗程序和實驗材料,照樣沒有類似結果。后來,他通過不同的實驗,發現和證實此種“科學現象”,實際上是實驗方法缺陷所造成的非特異的假象。
之后他又采用各種不同試劑和方法設計,反復重復實驗。“這樣,我對自己發現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非常有信心。在此過程中,我還無意中發現了其研究領域一些研究人員在其它方面的直接和間接的造假現象和證據。這更驗證了我對這個重大理論是造假而得的懷疑。”郭磊如此認為。
這時郭磊再回頭仔細看其領域中有相關發現的文章,從中發現了多處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破綻。“我的發現揭示,PKD領域這一重大科學進展,竟可能是這樣一種皇帝新裝式的東西。這種群體造假騙局,嚴重威脅病人的利益和健康,對社會危害極大。”
郭磊說,如果第一篇文章是“誠實的錯誤”造成的話,是可以理解的。這在科學研究中是難免的。但大量的以此數據和現象為出發點的后續研究,不可能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后續科研小組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或有意隱瞞,那就是學術不端。這和當年發生在法國的N射線集體造假事件非常相似。當然,他們這么做的動機,在于為了能更容易發表文章和獲得科研資助。
郭磊指出,在世界一流學府的高端學術研究中,此種集體參與的學術作假現象,遠比抄襲、剽竊等形式的低端造假行為“高明”多了,同時對社會的危害也大多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