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教育部網站針對“已完成幼兒教育,但距6周歲還差二三個月的兒童,能否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作出答復:如果父母送距離9月1日還差二三個月才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學校可否接納,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根據《義務教育法》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提高全民族素質”的立法宗旨,我們認為,學校在優先接收和保障年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后有學額空缺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接收即將年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
盡管昨日這則答復被撤下網站,但有推測稱,以“6周歲”作為入學年齡限制的規定可能會“松綁”。記者調查發現,我市已有部分學校放松了入學的年齡限制。
針對教育部網站透露“考慮接收將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的消息,記者昨日向重慶市教委求證獲悉,目前我市還沒有接到相應通知,入學年齡仍然規定為6周歲,但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酌情放寬。
市教委基教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義務教育法中規定,年滿6周歲的適齡兒童應當接受義務教育,但兒童是否必須滿了6周歲才能接受義務教育,并沒有強制性的規定,但一般來說,全國各地都是將6周歲作為學生入學的標準年齡。
事實上,我市不少學校都在接收6周歲以下孩子入學。記者在渝中區某小學一年級2班看到,該班44名學生中有6名學生未滿6周歲。校方解釋說,學校在招足轄區內適齡兒童后,還有足夠的教學資源,便適當接收了一些只差一點滿6周歲的孩子。
這種彈性做法得到區教委的認可。渝中區教委基教科負責人楊斌說,該區并未將6周歲入學列為不可跨越的“紅線”,“只要智力正常,能隨班就讀的孩子,差一兩個月都是開綠燈的”。
支持派
尊重個性 快樂就好
李霄和妻子分別是我市兩所知名重點中學的教師。女兒小琦5歲零兩個月時,就被他們送進小學。現在小琦上二年級了,學習成績在班上有點落后,但李霄一點兒都不慌,因為女兒現在學得很快樂,過得很幸福。
李霄說,中國的教育就是一個不斷重復的教育,到了小學六年級、初中三年級、高中三年都是“炒冷飯”,他常常鼓勵女兒:“你慢一點沒什么,其他同學到了五六年級都要等著你。”
李霄認為,看成績不如看成長,尊重孩子的個性更重要。很多家長只是看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以此作為決定一切的標準,這并不足取。每天女兒放學回家,李霄從來不問她的作業或考試,只問她兩件事:“今天過得快不快樂?”“你今天跟老師提問了嗎?”
反對派
提前上學 弊大于利
重慶市教科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小學特級教師李光樹說,從他們調研的結果來看,未滿6歲就入學的孩子在學習上會明顯落后于同班同學,學習要吃力得多。這是因為小學教材都是根據6歲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進行編排,從學習內容上來說,對年齡小的學生不太適應。同時,多數學校都是大班制,老師只能滿足大部分學生要求,難以照顧到年齡小的同學。
渝中區人和街小學校長肖方明也跟李光樹持同樣的態度。他說,從學校的實踐經驗來看,很多上學年齡太小的孩子因為各方面的成熟度都不及同班同學,要非常吃力才“跟得走”,于是在學習上陷入“惡性循環”,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適合上小學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適合入學,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副校長鐘敏提供了幾條參考:
1 觀察孩子做事情的注意力能否集中,能持久多長時間。上學后,老師會要求課堂紀律,孩子要“坐得住”,才能“學得走”。
2 看孩子對學習是否有興趣。孩子上了幼兒園大班后,會適當增加一些識字、算術等學習任務,如果孩子對這些學習完全沒有興趣,就不能提早強迫孩子入學。
3 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孩子連吃飯、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問題,最好暫緩入學。
4 切忌以能背多少唐詩、能識多少漢字來判斷孩子是否適合上學。因為這些學習內容大多是家長強制硬灌的,一旦離開家長監管,未必會在集體學習中取得成功。
5 實地觀察孩子入學反應。可提前讓孩子到小學去感受一下,如果孩子有強烈的畏懼感,就不能強迫他提前入學。 本版稿件由 記者 湯寒鋒 采寫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