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官方網站刊發社論,承認來自中國井岡山大學的兩位教師至少70篇論文被證明是偽造的,決定撤銷。29日,井岡山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相關處理決定。
這起“論文風波”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兩年在一個刊物上發表論文至少70篇,這背后是什么原因?《晶體學報》究竟是什么性質的期刊?中國的論文“數量大國”背后有怎樣的泡沫……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本報記者展開了深入調查。
造假教師被開除公職黨籍
29日,井岡山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對兩位造假教師鐘華與劉濤的處理決定。
井岡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今日認定,鐘華、劉濤的行為分別屬于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中列舉的“偽造或篡改數據”、“侵吞他人學術成果”、“未參加創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和“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等學術不端行為類型,影響特別惡劣,屬于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為此,井岡山大學決定,撤銷鐘華的造假學術成果,追回所有造假論文的全部獎勵3.2萬元;撤銷劉濤的造假學術成果(因其論文內容不屬于其專業研究范圍,按學校規定,未予獎勵)。撤銷鐘華、劉濤的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解聘鐘華、劉濤的高等學校講師專業技術職務;撤銷鐘華、劉濤的高等學校講師專業技術資格;撤銷鐘華于2009年12月15日獲得的高等學校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開除鐘華、劉濤的公職;開除鐘華黨籍。
兩年70篇論文不可想象
“看到這條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很吃驚,兩年70篇論文是不可想象的。”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牧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個科學家,一年能夠發3到5篇論文,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王牧坦言,自己對《晶體學報》這份期刊不是很了解。但他知道有一類雜志,發表的論文和一般意義上的科學論文有所不同,比如用X光等設備獲得一些新數據、新結構,只要此前未發表過的,就可以被雜志收錄。“這和創新性研究有很大的區別。”王牧說。
中科院理化所副所長黃勇研究員介紹,國際上有一類雜志,在理論原理很清楚的情況下,研究模式有成熟的模版。“比如你做出了一種新的晶體,有一套完整數據,就可以發表一篇文章。”
“這雜志就像一本大字典,每篇論文代表一個新字。總字數有數萬,常用字可能只有幾千。但所有字都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別人可以查詢,可以對比,可以重復。如果你造假,性質就完全變了,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影響非常惡劣。”黃勇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