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晶體學報》發稿,不難
聽一位博士講述投稿經歷
口述人:小魯 采訪人:本報記者 任姍姍
我是國內一所“211”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的在讀博士生,也有過在《晶體學報》E卷發表論文的經歷。
《晶體學報》的讀者和供稿,主要面對研究晶體學、有機無機化學、生物學等專業的人。這份期刊有A、B、C、D、E五個卷別,E卷主要刊登發表有機物、無機物的分子結構的論文、數據。打個比方吧,就像一個“數據庫”,如果有新發現的分子結構,就收入到這個“數據庫”里,全世界該領域的研究者就可以通過檢索“數據庫”,查找到前人的數據成果,應用到下一步的研究中。
相比《晶體學報》的其他幾卷,E卷最易發表論文。要用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來衡量的話,E卷的影響因子只有0.3,比起高端的學術期刊,如《科學》影響因子將近30,《晶體學報》E卷簡直就是“小兒科”級別。
是一位師兄向我推薦的《晶體學報》E卷。師兄說,在這里發論文的門檻比較低。我在網上用搜索引擎一搜,就能搜到《晶體學報》的投稿網站。E卷的投稿方式有點特別,有一個投稿專用的軟件,你只要把實驗的關鍵數據和相關信息輸入,就能自動生成一篇符合這個期刊需要的論文了。
E卷錄用的文章,主要是描述性的,把化合物的結構、特點用文字表述出來,然后附上化合物的結構圖譜等,就可以了。就好比你買了一個杯子,你對這個杯子的外形、質地等進行一番描述,然后提交給這份期刊,并不需要太復雜的論證和學術水平。需要的實驗周期很短。當然,最受我們歡迎的,還是發表周期短。我投稿兩周后,就發表了。所以,一個人在這份期刊上發數篇論文,也是可能的。
不知是因為《晶體學報》E卷的門檻太低,還是太受中國師生歡迎,從2008年起,E卷的學術級別從“SCI”降到了“SCI擴展”,而且開始收費。我運氣不好,今年年初投稿時,為此交了150美元。
聽說過一些人造假數據騙取發表的事,我們對《晶體學報》的感情很是復雜。一方面,發表在這個期刊上的論文,對高校教師評職稱、學生畢業拿學位、獲得獎學金非常有利;另一方面,大家趨之若鶩,論文質量參差不齊,反倒把期刊口碑弄壞了。
其實我也不想“為發表論文而發表”,但有什么辦法呢?現在的學術評價體系,逼得你這樣。我所在的學校,對博士畢業的最低要求,是必須有兩篇SCI文章,一篇核心期刊論文,而且必須是實驗型的。發表論文也是申請獎學金的最低門檻,并按照期刊級別、影響因子、署名位置來排位,老師的職稱評比也有這個因素。就是這些“硬指標”,讓不少人挖空心思想一些“抄近道”方法。《晶體學報》E卷這類“論文集散地”,當然格外受歡迎了——事實上,雖然《晶體學報》E卷現在收費了,但比較起來,仍比國內的SCI期刊“價廉物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