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根據《貴州省2009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顯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省7萬名需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僅為47%左右。
昨日下午,民建貴州省委向本報出示了一份針對貴州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統計: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不滿意度高達50%,另有64%的受訪企業認為高校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效果為“不合格”。
如何破解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之困?有政協委員建議用人單位不能給大學生設高門檻。而民建貴州省委在一份提案中,則結合當前各級黨委政府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措施,系統提出七點政策建議。
-兩成畢業生不知就業難
從2009年3月起,民建貴州省委一個特別課題組開始通過發放問卷、抽樣調查、實地走訪、電話訪談等,對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財經學院等省內八所院校大學畢業生作了抽樣調查。
其調查內容,涵蓋就業心態、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大學畢業生家庭背景、所學專業、性別、相貌等。而高等教育課程及專業的設置,以及社會需求更是課題組的調查重點。
一個月的實地調查結束后,課題組發現,省內不少大學畢業生對就業政策、形勢以及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不甚了解,甚至有19.28%的畢業生根本就不知道就業現狀。全球爆發金融危機后,大學生才認識到由此而引發的系列就業問題,并有62.87%的大學生因此小幅調低了薪酬期望值。
調查同時發現,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仍然有25.36%的大學生首選沿海開放城市就業,其次是內地省會城市,只有7.50%的人選擇到國家急需人才的邊遠或農村地區。
-“一錘定音”釀成就業難
民建貴州省委課題組出具的調研報告說,目前,我省各高校均采取高考填報志愿即選定專業的政策,學生被錄取時專業已經劃定,難以更改。許多高三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因缺乏對大學有關專業的了解和認識,就盲目填報志愿。
而事實上,目前貴州高校這種專業“一錘定音”的做法,導致許多大學生所學非所好。這樣的結果,是讀完四年大學依然一無所獲,最后出現企業對大學畢業生不滿意度高達50%的局面。
也有政協委員提出,部分大學生對就業單位和應聘崗位挑三揀四,眼高手低的現狀,也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即畢業生有業不就和無業可就同時并存,導致一方面社會上大呼人才缺乏,一方面是大學生感嘆無用武之地。
民建貴州省委的調研報告稱,用人單位用人的“唯學校”或“唯專業”心態,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對此,曾國強在政協第十屆貴州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說,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另一方面是一些用人單位在招收大學生時將“門檻”設置過高,把一些大學畢業生擋在門外。
他認為,大學生就業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用人單位設置“高門檻”也是不容小視的因素。
-七點建議尋破解之法
昨日下午,民建貴州省委副主委謝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民建貴州省委針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提出了七點建議,即:
一、在不觸動國家教育大政方針政策的前提下,對我省高等教育體制機制進行再深化、再改革,結合市場需求,最大限度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堅持“就業導向,質量為先”的辦學理念;二、各級政府安排一定的財政經費為大學生就業“試身手”;三、將控制失業率(安排解決就業)納入各級政府的考核項目;四、高校加強與用人單位合作,讓每位學生在大學期間有至少半年以上的實習經歷;五、下大力氣組織和引導大學生下基層;六、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救企業穩住現有崗位;七、不斷調整目前填報高考志愿即選定專業的政策,將學生的專業選擇放在大二進行,大一進校不分專業,一年后由學生根據各自己的所長和興趣愛好自行選擇專業,對那些熱門、緊俏的專業,可通過考試擇優選錄。
作者:羅可馨 張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