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過程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簡稱“幼小銜接”,一直是教育界研究探討的問題。
除了老師做出的努力外,家長自身的努力更為重要。因為幼小銜接的重點仍然在孩子生活學習能力、性格培養方面,如果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以科學方式引導,這個過渡將會十分順利。
養成好習慣 熟悉新角色
小學一年級新生,常常有不注意聽講、時間觀念差、依賴性強等小“毛病”。家長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培養,讓孩子們提前熟悉新角色,為迎接即將開始的學習生活做好準備。
首先,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專心聽別人講話的良好習慣。比如,有意識地讓孩子坐下來看看書(宜選擇帶有拼音、圖畫的經典名著);或在一小段時間里集中精神做一件事,從5分鐘到10分鐘,慢慢培養集中精神做事的習慣。
其次,培養良好的承受能力也很重要。幼兒園老師多是給予孩子鼓勵,但到了小學,難免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沒有經過挫折教育的孩子易產生抗拒心理。家長應有意識地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不管怎么哭鬧,久而久之孩子才能適應挫折。
培養好心態 適應新環境
進入小學后,面對新的同學老師,一些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學習環境也發生了改變:幼兒園以游戲、活動為主,孩子們總是處在“動”中;而小學則更側重課堂學習,還得完成一定量的作業,必須“動中有靜”。
許多剛升入小學的孩子無法改變愛動愛玩的習慣,家長應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使其明白“長大成人”的道理,同時幫助孩子客觀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激勵孩子不斷向目標努力。
調好生物鐘 跟上新節奏
幼兒園的孩子中午睡午覺,有時還遲到早退。一進小學,學生們最不習慣的就是午睡時間少了。
在上小學前,家長要幫子女提前調整好生物鐘,每天早上6∶30起床,午休控制在半小時左右,晚上20∶30就該睡覺,保證每天有10小時的充足睡眠時間。提前將生物鐘調好,這將讓一年級新生輕松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節奏。
做好自己事 認同新起點
小學一年級新生還會遇到與同學相處的問題。
幼兒園里,大家都是玩伴,團團圍坐在一起;小學里則是同學,和同桌共享一張課桌,角色并不一樣。暑假里,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子女與同齡伙伴一起活動,找同學感覺。比如帶著他們去社區會所,和小區里的同齡伙伴多接觸、多玩;也可以創造機會讓子女與親戚朋友家的同齡孩子多親近。
放手去鍛煉 自己做事情
孩子入學后,許多事情要自己做,如:系鞋帶、下雨打傘、削鉛筆、背書包、按課程表準備書包、根據冷熱添減衣服……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漸減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顧,讓孩子學會自己起床、睡覺、脫穿衣服鞋襪、鋪床疊被、學會洗臉、漱口、刷牙、洗手、洗腳、自己大小便等。
在學前缺乏鍛煉,孩子在開學后就有可能手忙腳亂。老師是不會因為一兩個孩子沒有做好準備,而推遲正常的教學進程的。
平時多勞動 主動擔任務
入學后,孩子們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還要分擔班級、學校里的一些勞動任務。
平時,家長應要求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如:開、關門窗,掃地、抹桌椅,在活動、游戲或開飯前后,能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等。還要學會洗涮碗筷、端菜盛飯、收拾飯桌;學會洗簡單的衣物,如小手絹、襪子等。
生活中學習 讀書練能力
語文學習方面,培養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很重要。家長要教孩子多講故事、背誦古詩、唱兒歌;帶孩子外出時,要引導觀察樹木、房屋、動物等,回家后問他能否說說去過哪兒,那些地方有什么東西給自己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平時有意識地讓孩子認認標牌上的字、食品包裝袋上的字等,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量。
培養孩子愛看書的習慣也很重要。入學前家里有一定數量圖書的孩子,入學后讀寫算的能力高于家里沒有書的孩子。有些孩子在入學前沒有接觸過書,上學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很難適應“讀書”生活。
數學學習準備的關鍵,不在于會做多少題目,而在于掌握簡單的數學知識和數量關系。也就是要懂得數字所代表的數目的實際意義,單純背誦口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有心的父母,可以在飲食起居過程中帶領孩子處處學數學。(王倩)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