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暑假里,經常會聽到同事、朋友對自己孩子的抱怨,“這孩子怎么這么別扭呢?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家孩子太不聽話了,叫他東他往西,就是要跟你對著來,快把我氣死了。”“每天給他好吃好喝的,還有什么不知足的,就是不好好學,老想上網,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帶了。”說這話的時候,家長們說得理直氣壯,似乎孩子的不良表現都只是孩子的錯。事實上,大多數家長也就這么一說,私底下他們并不覺得這是什么問題,不過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也許長大一點就好了。”不會把這就當個事放在心上。
而孩子們是不是真的就像家長們想象的那樣,只是青春期的一點小問題呢?在脆弱而敏感的成長期,他們的內心會隱藏著怎樣的秘密?他們的心理正承受著怎樣的壓力?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9月1日學校開學前夕采訪了山西省心理衛生協會婦女兒童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心理網創辦人、資深心理專家楊竹俊老師。
楊老師告訴記者,在我們國家,受多年應試教育影響,成人總是用自己過于功利的眼光看孩子,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常常忽視或無視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對于記者向她轉述的家長們的看法,楊老師無奈地搖搖頭,說:“有些孩子的確自己可以調整過來,但也有一些孩子心理問題不是那么簡單。十幾歲的孩子是一個弱勢群體,生理、心理的發展還不健全,非常需要得到家庭的關愛、師長的重視、同學的友誼。同時,他們又正處于身心的斷乳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人生觀,可以獨立面對社會。如果家長沒有及時注意到這樣的變化,對待孩子仍采用包辦、干涉、指責的方式,并且認為這是關心、幫助他們,那么由此帶來的后果,不僅會影響孩子當下的發展,也許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楊竹俊說,讓她憂慮的是,自她的工作室2003年開辦以來做心理治療的孩子正在逐年增加,一份業內資料顯示,在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大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至32.0%,且有上升趨勢。她認為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不能僅僅用簡單粗暴的方法面對孩子表現出的不良行為,而應該真正靜下心來,探尋一下這不良行為之后的深層原因。
談及造成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原因,楊老師說,根據她的工作室接觸的案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家庭,而另一部分原因則在學校。人從7歲開始進入社會化,從12歲到22歲又是青春期,這個階段會遇到學習的壓力、情緒的管理、現實的自我與理想的自我的交鋒等問題,一旦得不到來自成人世界的良好溝通和理解,就會出現心理問題。
當記者問到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時,她苦笑著說:“真是多種多樣,主要有:學習困難,考試焦慮,難于應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問題,情緒不穩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浮躁,缺乏自信,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沒有動力,學習成績不穩定,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作弊、迷戀網絡、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而上述種種現象,我們進行了歸類,大致可分為:學習類問題、人際關系類問題、情緒類問題、人格障礙類問題及青春期性心理類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楊老師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學習類問題
突出表現:厭學
案例:
A君是一名初二學生,單親家庭。因為媽媽一個人帶他,對他期望值很高,讓孩子壓力特別大,越是壓力大越難以集中精力學習,成績越不理想,媽媽就會責備,假期也不讓他玩。于是孩子越學越沒勁,越學越沒興趣,沒自信,覺得自己也就那樣了,便開始厭學,繼而逃學,上網,騙家長。
癥狀解析:
盡管近些年來,教育部門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陰影一直困擾著廣大青少年,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龍心理,對子女寄予過高期望,使青少年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學習的心理壓力大,會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多種癥狀出現,最后導致孩子厭學。而考試焦慮在青少年學習類心理問題中也占著突出地位。考試焦慮可以使孩子產生一些身體上的障礙,最常見的是頭痛、頭暈、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如果經常有嚴重的考試焦慮,可能導致孩子形成膽怯、緊張、不安的個性心理特征。
專家建議:
造成孩子厭學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原因。主觀上,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不對或者基礎較差,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客觀上,來自家庭、社會、學校的壓力過大。作為家長和老師應多鼓勵孩子,不能只關注學習成績,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客觀原因中,家庭教育是關鍵。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實際的期望,不要把孩子當成學習的工具,也不要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給孩子。每個人都有特殊的天分,只要選對目標,都能走出自己的路。否則,不僅學習不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都會受影響。為此,太原市教育局從2008年開始,每月選擇一所學校舉辦家庭教育公益報告會,家長們不妨多去聽聽。
當然,對于已經厭學的孩子,家長應盡快帶孩子找心理專家咨詢。
人際關系類問題
突出表現:周邊關系緊張
案例一:
B君是一名重點高中學生,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忽然一天摔碎家中所有能摔的東西,告訴父母,不上學了!經咨詢發現,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對孩子要求過嚴,很少表揚孩子。最近偷看孩子日記發現他喜歡班里一個女孩,就責罵孩子,多年積怨爆發了。
案例二:
C君是一名高一的學生。在初中時拿過全市演講比賽一等獎,外語口語比賽全省一等獎,升入重點高中后跟班主任老師關系出現問題。家長找校長告狀,謾罵老師,老師非常生氣,暗示班里同學都不要理她。于是她受到孤立,無心學習。后來轉到一所普通高中,對學習、學校已完全失去信心,經常逃學。
案例三:
D君是一名初二學生,由于頭腦聰明、長相漂亮、家境優越,使她性格高傲看不起別人,于是和班里同學關系處不好,一個朋友也沒有。小時候沒有注意,上了初中人際關系問題變得突出,于是心情壓抑,成績一直下滑。
癥狀解析:
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及同學關系出現問題。
與父母的關系處理不當,從而引起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反應。當孩子處于青春期而父母處于更年期之時,問題比較突出,部分孩子會產生壓抑和抑郁,部分孩子則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
師生關系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隨意貶低孩子價值的不良態度會使孩子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
青少年都希望在同學中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如果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會影響到青少年心理健康。
專家建議:
如果小孩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假裝生病逃避課外活動,又或以送貴重禮物來討好別人,很可能就是在學校沒有朋友。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應多為孩子創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幫助老師派發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廳吃飯時讓孩子練習點菜。
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老師 “太兇”“不公平”,家長該去找老師說明孩子的個性,這通常可改善老師和孩子的關系。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孩子自己面對困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情緒類問題
突出表現:情緒不穩定、情緒障礙
案例:
E君是一個初二女生,在學校她總是一個人低著頭,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家人說近來情緒低落,愛發脾氣,老是大聲對他們說為什么把她生出來。
癥狀解析:
情緒的不穩定主要是由于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父母的性格特征、養育方式、教師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會對孩子的情緒穩定性造成影響。青少年抑郁癥是情緒問題最嚴重的表現,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
專家建議:
相互分享,父母應多花時間關心子女,跟他們分享喜悅和憂慮。以身作則,把應有的生活態度傳達給子女。家長不要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在家中發泄對他人、對社會的不滿情緒。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包括孩子在內的所有家庭成員對現實的陰暗面看得太重,導致心理失調,信念迷失,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往往有一種迷茫無助的感覺,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家長還要注意多與老師溝通。
當發現自己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與過去大不相同,一定要盡快帶孩子去找學校心理輔導老師或者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去幫助孩子,嚴重者去綜合醫院精神科或精神病院去治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貽誤最佳的心理調整時機。
青春期心理問題
突出表現:早戀
案例:
G君是一個17歲的高二女生。她媽媽在新學期發現自己女兒學習不像以前那樣專注了,更愛打扮,學習成績下滑。經過盤問,女兒承認自己早戀了,女兒說也知道自己不對,但是就是控制不住,會情不自禁地想對方,想和對方接近。
癥狀解析:
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情感豐富。隨著青春期的來臨,少男少女們生理上的變化促使心理上也發生相應的變化。開始表現出對異性的傾慕與向往,希望自己能更多的與異性交往,有什么苦衷和心里話也愿意向異性朋友傾訴。這時,男女同學間相互吸引乃至發生早戀。
專家提醒:
古人治水,堵,水害加劇;疏,變害為利。這對家長老師正確疏導青春期的情感萌動具有深刻的啟示。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若能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感變化,進而學會把握、升華自己的情感,為他們的成長創造寬容與和諧的氛圍,這或許比簡單的打罵、禁止對他們更具有教育意義。因為,“回避絕對自然的東西,就意味著加強,而且是以最病態的形式加強對它的興趣。”
人格障礙類問題
突出表現:發泄
案例:
F君是一個初中女生。瘦瘦小小的女孩子犯起病來敢拿繩子勒著媽媽的脖子,大叫“勒死你”,媽媽嚇得不敢跟她一起睡。這個家庭,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媽媽對孩子生活上過于溺愛,學習上要求過于嚴格,發病后認為媽媽“故意”與爸爸合謀整她。
癥狀解析:
人格障礙是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它是以人格結構與人格特征偏離正常人為其特點。在目前的青少年人格障礙里,依賴型人格和分裂型人格較為多見。
專家建議:
需要及時找心理專家進行咨詢與治療。(孫蕊)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