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多高三學子還在為6月份的高考緊張準備時,上海男生王秋睿已經開始在復旦大學旁聽自己喜歡的課程了。今年夏天,他將飛往美國,在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開始他的大學生活。未知的環境,需要他打點的不只是行李,更多的是面對的心情和勇氣。
一年前,王秋睿還只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的一名普通高二學生,而在去年5月他去新加坡參加了SATⅠ考試之后,就成為了媒體追捧的熱點人物,因為他在這場被稱為美國“高考”的考試中取得了2400分的滿分(分析性閱讀800分、數學800分、寫作800分),也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獲得SATⅠ滿分的考生。
據了解,每年全球有超過200萬人參加SAT考試,在最難的SATⅠ考試中獲得滿分的也只有幾百人,基本上都是美國學生。去年10月,王秋睿又在新加坡參加了SATⅡ的考試,獲得了2360分的好成績(總分2400分)。
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的王秋睿一開始對英語興趣并不大,直到他升入上海外國語大學附中后,才開始對英語產生興趣。王秋睿坦言,“學英語很講究學習氛圍,上外附中的英語高手很多,同學間會相互學習。”他和好友最愛比拼單詞量,相互戲稱“單詞狂人”。課間,他倆常玩“猜單詞”的游戲,又好玩,又可以背生詞,還不容易忘記。
對于如何學好英語,王秋睿最大的感受是,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扎實的基礎非常重要。
實際上,王秋睿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看英漢對照簡寫本小說,選擇的都是世界名著和偵探小說,每天至少看一個小時,看了有200多本。到了初一,王秋睿開始閱讀英文原著,還是以小說為主,讀的第一本純英文原著就是《哈利·波特》,“一開始讀,心里也沒底,不知能不能完全讀懂,不過我讀的都是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書,慢慢就越來越有底,基本能看懂了。”王秋睿認為,通過閱讀英文原著學習單詞要比死記硬背的效率高很多,“閱讀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不會的單詞,那就查字典,然后再回到原文中理解,幾次下來單詞就記住了,而且印象會比較深刻。”
有了一定的詞匯量后,王秋睿開始選擇閱讀一些介紹西方歷史、藝術、哲學的英文原著,甚至還讀了西方的古典音樂史、科學史等,閱讀這些書籍也并非僅僅為了學習英語,而是因為這些都是王秋睿的興趣愛好。王秋睿喜歡莎士比亞,看了不少莎士比亞的劇本、生平和一些評論,“有些內容,看中文和英文是不一樣的,看英文原著,可以慢慢體會英語語言的美感以及文學作品內在的美”。
王秋睿笑言自己的興趣“相當廣泛”,文學、藝術、哲學、數學,不一而足,高一時開始喜歡上哲學,就看了不少哲學史的書籍,對柏拉圖、康德、尼采都很感興趣;而且他也并非是個“書呆子”,特別喜歡踢球,是班上足球隊的前鋒,甚至半夜三更也會爬起來看歐冠聯賽。王秋睿的高中生活相對輕松不少,平時的作業不多,下課后經常會去踢踢球,晚上基本上就是閱讀,每天保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周末則會去同濟大學學習德語,而且成績也不錯。王秋睿自己也強調,自己并非只有英語成績最好,“其他學科也很好”,實際上,他在小學時就獲得過全國華羅庚數學競賽三等獎。
大量的閱讀和廣泛的興趣讓王秋睿“應付”SAT也得心應手,其實,在高一下學期時,王秋睿就參加了托福考試,而且取得了663分的高分。王秋睿認為,SAT和托福不同的是,它更注重知識的積累和底蘊,“SAT重點不是考查具體的學科知識,而是考查考生的學習水平,包括思維、邏輯能力等。”
在王秋睿看來,不少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過分注重語法,而不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英語水平不是通過大量做題能提高的。”他建議,學習英語可以先從閱讀英語小說簡寫本開始,“首先培養興趣”。在學校,王秋睿還選修了“英語辯論”課,對他的聽說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高二時,王秋睿還參加了學校的交流活動,到美國進行了訪問,實地了解當地文化。
去年10月,王秋睿提前向美國常青藤八大盟校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發出第一封申請信,他超強的學習能力引起了哥倫比亞大學上海校友會主席倪劍女士的關注。不過,倪劍坦言:申請哥大的SAT滿分學生很多,雖然中國大陸第一次有學生得了滿分,但僅憑成績一項優勢王秋睿的競爭力并不強,但他的數學學習能力超強,并對經濟學有濃厚興趣,這更適合哥大的辦學特色。經濟學一直是哥大的強項,近些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多出于哥倫比亞大學,如蒙代爾、斯蒂格利茨、菲爾普斯等等。
隨后,倪劍便向負責哥大中國發展計劃的校董胡應洲先生推薦了王秋睿,70多歲的胡先生專程面試了王秋睿,并催促哥大本科學院長和招生辦主任盡快審查王秋睿的申請資料,看他是否符合提前錄取和獲取高額獎學金的條件。
去年12月12日,王秋睿收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且拿到了每年5萬美元的全獎,他將在那里攻讀經濟學專業。“因為我本身數學比較好,經濟學比較依賴數學的運用。經濟學又是文理學科兩方面特點的結合,這對于文理科都不錯且知識面廣泛的我而言是十分合適的。”王秋睿說。(記者 周凱)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