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九江市廬山區新港鎮竹林村群眾捐資而建的愛心小學竟被村委會低價變賣!而5萬元賣校款在兩年后被村干部以各種公益事業的名義“花費”得所剩無幾!
村委會有權變賣教育部門的財產嗎?8月29日,帶著疑問,記者前往實地調查此事的來龍去脈。而村支書接受記者采訪時很有“勇氣”地承認:賣學校合情合理不合法!目前,廬山區紀委已對村委會賣學校一事進行調查。
集資捐款建愛心小學 十年后成危房校舍閑置
九江市廬山區新港鎮竹林村是該鎮最貧困的一個村,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8月底,記者在網上發現了一則關于該村村支書低價變賣愛心小學的帖子。發帖人聲稱學校被村支書變賣2年多時間了,而所賣的錢也被村干部揮霍光了,可他們向相關部門的反映卻一直毫無音信。
8月29日,記者來到新港鎮竹林村對此事進行調查。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竹林村坐落在偏僻的窮山村里,歷史上這里從沒有過學堂,上世紀90年代初,一在外有識之士捐資4萬元給家鄉人民建設一座愛心小學。可光有4萬元還遠遠不能蓋好一所學校,于是,全村村民召開大會后作出決定:不足部分由村民集資和村集體財產支付。
“村民集資主要通過學生交教育附加費的形式交納,村里大概有400多個小孩,一個小孩交60到80元不等,我家里有兩個小孩,連續交了3年。”村民秦某掰著指頭告訴記者。村民說,捐資、集資以及村集體出錢,這所小學將近花了20萬元。記者在現場查看時發現,該學校占地面積約5畝左右,一座兩層樓的教學樓與一座兩層樓的教師樓相依而建,從表面看上去,造價應該在10萬元以上。但經歷10多年的風雨后變得“破爛不堪”,2003年,經廬山區教育局評定:竹林小學為危房。恰逢此時,全國農村中小學網點布局正在調整。于是,廬山區教育局與竹林村協商后決定:在新港鎮竹林村建一所新小學,并把周邊三個村的小學生都整合到新學校來讀書,而建校由政府撥款,竹林村提供地皮,2005年,新港鎮二小建設完工。村民毛某告訴記者,新港二小建好以后,學生都搬進了新學校。
村委會賤賣校舍 村民追問賣校款去向
高興之余,村民們卻被村委會的舉措感到震驚:2005年,村委會將閑置的竹林小學以5萬元的低價賣給九江一老板辦起了企業。
“怎么可以把愛心小學賣掉呢?這學校凝聚著全體村民的心血,再說,村委會怎么有權力變賣學校呢?”村民紛紛不解,質問村支書。村民氣憤地告訴記者,他們沒有想到在當時將近花了20萬元的學校卻在10多年后以5萬元的價格出賣,這是很明顯的賤賣!對此,記者采訪時,該村的潘支書解釋說:“這個學校造價在10萬元左右,現在賣的價格確實偏低,但超過這個價格就沒有人買。村民的說法跟事實有不少出入,當時學生是交了教育附加費,但只是每年收十幾元錢。”
村民還說,學校被賣了,當有人問潘支書所賣的錢在哪里,他卻聲稱這5萬元都用于村里的公用事業上去了。“這錢到底是用于公用事業還是被村干部揮霍了,只有他們心里清楚。”眾多村民對這筆賬目沒具體公開的公款的去向產生了強烈質疑。
村支書自稱“合情合理不合法”
記者了解到,竹林村小學屬于愛心小學,其房子的固定財產理應屬教育部門,村委會變賣學校行為已涉嫌違法。
竹林村委會周主任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變賣校舍也是有“苦衷”的,學校閑置著,于是有些村民趁天黑把原村小學的圍墻、窗戶、房門等偷偷拆掉后拿去賣錢,原本瀕臨危房的小學變得更加不堪入目。為此,經過與區教育局協商后,區教育局同意把教學樓讓給村里自行處理。在這樣的情況下,村里才作出了賣學校的決定。“現在賣學校的錢在哪里?”記者問,對此,他面有難色地說:“都用得差不多了,相關部門來指導工作招待費花了不少,村委會辦公樓裝修也花了一點。”周主任還說,他們村是一個貧困村,村委會基本上沒有什么經濟來源,因此,只有從賣學校的公款中“借用”了。
談到賣學校是否違規一事,潘支書則向記者解釋說,整體上是合情合理不合法,迫于村委會經濟來源困難及對舊學校的保護,學校是非賣不可了,但是在程序上不合法,畢竟這是教育部門的財產,嚴格按照法律上去套,村委會是沒有權賣學校。
廬山區教育局: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賣校舍
記者就此事來到廬山區文化教育局,辦公室劉主任告訴記者,他對此事略有了解,教育局并沒有表態把村小學讓給村里處理。隨后該局校建辦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按照國家及九江有關規定,農村中小學網點布局調整后的空余校舍應交教育部門統一接管,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以任何名義侵占、出賣、出讓學校土地、校舍和其他資產。
8月30日,記者來到廬山區紀委,辦公室的楊主任表示,此案正在調查之中,但是還沒有上報紀委常委會,因此,此案的細節暫時不方便向媒體透露。
(記者 陳華世 劉尊愛)